第36部分(第3/4 頁)
型性的戰鬥營曾攜帶著20~30個櫃子的檔案去打仗,命令、地圖,還有其他情報資料都沿著指揮鏈透過各種形式的複寫副本上下分發。
為了把分秒必爭的戰場資訊輸送給戰場上計程車兵,美國海軍陸戰隊的詹姆士·卡明斯基少校求助於喬治亞州技術研究院,請他們發明一種“自動注射”陣地資訊給一臺戰場電腦裡的方法。卡明斯基少校正巧與為空軍研製了鷹眼地圖軟體的那些研究員談話。鷹眼已被證明是一套完美的工具——更不必說它把納稅人的錢花到了點子上。
卡明斯基少校和喬治亞州技術研究院的研究員們為行動式電腦想出了一個基於鷹眼和Windows CE作業系統之上的、對位置敏感的應用程式。這個戰術系統監聽陸戰隊的無線資料網路,接收位置報告,並在鷹眼的戰術地圖上建立單位符號。當任何陸戰隊單位在戰場上改變其位置時,它的符號就在每個人的地圖上移動。戰場陸戰隊員們在現成的手持電腦上執行這個應用程式,這些電腦裝在特殊的防震防水外殼裡,其電池使用期限很長。這些“數字資訊站”讓陸戰隊員們確切地知道友軍在哪裡,敵人又在哪裡。我第一次看到海軍陸戰隊的這個應用程式是在1997年,在秋季計算機展覽會上,當時卡明斯基少校跟我一起在臺上做演示。他一下子把他的手持電腦扔到地板上,並在上面踩了兩腳。然後他拾起該手持電腦來,並在上面從頭到尾執行了這個程式,從而證明了這種機器結實耐用。
今天測試這個系統的陸戰隊員們,是在操作一種本質上是戰場內聯網的東西。它把所有的關鍵因素都組合在一起——戰場上的陸戰隊員們、指揮和控制部、頭頂上友軍的飛機,以及到最後一秒鐘的資訊和實時訊息傳送。戰場指揮員能看到部隊部署的精確影象,各陸戰隊單位的頭領們能看到自己和友軍的精確位置,知道該往哪兒走。美國飛機能辨別出地面上我方和敵方部隊。有幾種安全特徵保護資料使之不落人敵人手中,包括一個“零化”按鈕,可以立即清除硬碟資料——比起銷燬好幾個櫃子的檔案來是容易多了。
讓資訊在戰場上發揮作用
在依賴更為昂貴的電腦系統長達15年之後,美國軍隊正轉向標準的PC硬體和軟體。速度快、成本低的開發和應用程式的快速部署使人折服。空軍的鷹眼軟體開發標價為250萬美元,只是空軍早期飛行使命規劃專案的1%,這些早期專案是在非Pc 工作站上執行的。對鷹眼繼續升級的現行成本是每年不到100萬美元,而非PC系統則要花好幾百萬。以前的系統要求每一支飛行中隊都有一個特殊的5萬美元的工作站,而鷹眼卻在PC上執行,這是已有的辦公基礎設施的一部分,因此不需額外花費。空軍把鷹眼部署給了所有現役和儲備役中隊,以便為1.3萬餘名飛行員、引航員和飛行工程師服務。鷹眼也正在被美國陸軍和海軍的航空員接受及被美國海軍飛行員測試。
海軍在大規模的、模擬戰場的培訓演習中測試了手持戰場系統。如果被批准了的話,那麼這個系統就可能成為每一個在戰場上的海軍單位領導的標準頒發裝置。海軍曾花費多年時間嘗試開發一種戰場解決方案,但沒有成功,後來卻在3個月之內就辦到了,且其總的開發成本,包括把鷹眼和通訊軟體結合進來,只是約11萬美元。在將來,海軍設想為普通士兵開發更小的Windows CE單位,能以某種形式佩帶。
價格低廉的硬體就意味著海軍將能夠把戰場手持電腦僅僅當作另一件標準頒發專案。就像一雙靴子一樣,手持電腦會履行它的職務,在完成任務後就被扔掉。卡明斯基少校說,甚至海軍也不可能超越摩爾定律,所以他承認PC處理能力速度有規律地翻倍,使得硬體過時。他說:“我們知道每隔幾年就要把所有硬體扔掉,所以把幾百萬美元投入特製電腦系統開發是沒有意義的。”
連線情報與時間
在2200多年前,中國軍事戰略家孫子寫道:“所以動而勝人。成功出於眾者,先知也。……必取於人,知敵之情者也。”①據孫子之見,勝利屬於及時得到正確情報的指揮員:戰爭形勢參差複雜,資訊豐富——這些資訊必須立即獲取。指揮員的智慧必須由與跟間諜的直接聯絡來充實,間諜給指揮員充當因地而異的局勢的耳目,使他能預知結果。可靠的資訊必須是第一手的。……因此在情報和選擇時機之間有重要的關係。
①孫子,《孫於兵法》,羅傑·愛米斯翻譯、作序並評往(紐約:巴蘭亭叢書,1993年。版〕.90。
由於軍費預算日益減少。全世界熱點地區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