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2/4 頁)
他不是像一般家長那樣指責,反而對女兒悉心安慰,給女兒做好吃的,鼓勵她改進學習方法,下次考出好成績。女兒認為爸爸不僅可親而且可信,和父親成為無話不談的好朋友,後來女兒努力拼搏,以優異成績考上了電子科技大學,四年後又順利地考上了該校的研究生。
愛孩子更要了解孩子(2)
和孩子交朋友,就要和孩子交心,你真心待孩子、信任孩子,孩子才可能信任你。此外,方法也很重要,家教是門藝術,用愛心、耐心和細心去學這門藝術,孩子就會成為你的朋友,就會成為你塑造的得意的藝術品。簡單化的教育,是教不了他們的。
其實你並不知道孩子的煩惱
成長的煩惱,是每個孩子都繞不開的問題,其表現在方方面面,家長和老師只要經常和孩子接觸,就會發現很多讓你感慨不已而又不容忽視的事情。下面,我們先來看一篇被家長和老師都認為是一個“乖乖女”的初三女生的文章《培優班裡的苦惱》:
學校精心籌備的培優班終於開課了。
所謂培優,就是把各班學習好的學生,在雙休日和晚自習時聚集到同一間教室,請教學水平高的老師另外給我們講課,也就是“開小灶”。進了培優班,就意味著成了“特保兒”,有更多的課要上、更多的作業等著去做。本來初三的課程就夠緊了,作業也夠多了,朝六晚九,讓人疲憊不堪,這下就更別想好好休息了。
但有什麼辦法,為了家長的心願,為了老師的苦心,為了將來能考上一所向往的重點高中,算了,咬咬牙,還是堅持下來吧。
星期天一大早,我帶著課本、文具,來到培優班教室,嗬,裡面已經坐滿了人,很多都是我所熟悉的同學,個個都成績優異,用老師的話來說,這些都是整個年級的精英。和這麼多強手在一起學習、聽課、競爭是更激烈了!我越看越覺得可怕。瞧瞧教室裡的同學,似乎有不少和我一樣有種焦慮感。
不一會兒,校長、主任、老師全進了教室。先是校長講話,給我們分析當前的形勢,又說明了我們來培優班的目的與重要性,當然,最主要的還是要我們自己努力。接下來是年級主任講話、帶課老師講話,總之,只要是老師,講的話都大同小異,聽得我耳朵都有些麻木了。真不明白,為什麼老師總是說些重複了一遍又一遍的大道理呢?難道我們真的聽不懂和記不住嗎?大概他們認為這些話對於我們來說太重要了吧!
校領導走了,下面該是老師給我們培優了。我可是第一次聽孫老師講物理課,他講得很快,不過還算深入淺出,能聽得懂,我聽得也十分用心。接下來是王老師講數學課,一講又是兩節,到底都是培優班的老師,課講得都很棒。我在慶幸有這樣的好老師輔導我們,成績一定會更快提高時,卻又苦於他們佈置下的那一大堆讓人傻眼的作業。
好不容易放學了,我像飛出籠的小鳥般和同學們奔出了教室。外面的空氣真新鮮,我們大口大口地進行著深呼吸,心情好多了。剛才裡面緊張的氣氛差點讓我們窒息,現在我們終於可以自由自在地活動了。可不知誰說了一句:我的媽呀,那一大堆作業!剛有的一點好心情又一下子飄到九霄雲外。我好想擁有一點兒自己的時間,來支配自己的活動。可是,最起碼從現在到中考前,這個願望是太不可能實現了!唉,什麼培優班?簡直就是一個“地獄班”!老師和家長只知道讓我們學呀學,就差沒把我們變成一個學習的機器了。
唉,什麼時候家長和老師才能理解我們,給我們一點寬鬆和自由?
看了這篇文章,一個15歲女孩的無奈、嘆息,她面對沉重學習壓力的矛盾心情和她刻苦拼搏的學習精神,都極為鮮活地呈現在我們面前。面對孩子如此沉重的壓力,家長和老師不應更多地給他們一些理解和關愛嗎?關愛應該表現在一些很具體的事情上,如孩子偶爾在家長面前使使性子、發發火,在老師面前發發牢騷,家長和老師一定要多容忍,多創造一些寬鬆的環境,使他們在高度緊張和持續的壓力下,能有一個發洩的機會和地方。同時,瞭解了孩子的苦惱和壓力,家長和老師還應在心理上多加撫慰,多和孩子交心,減輕他們精神上的煩惱和苦悶。
成長的煩惱表現在學習上、表現在生活上,更多則是表現在心理上。有個當鉗工的家長,因自己沒讀到多少書,便把希望寄託在兒子身上,沒日沒夜地逼兒子苦學,要求兒子必須考上北大、清華,至少也要考上全國知名的一類大學。兒子盡了很大的力,但知道自己的成績根本不可能達到老爸的要求,非常痛苦,經常想到死。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