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3/4 頁)
!
“人之初,性本善。”每個孩子生下來,都像一張潔淨的白紙,可以畫出最美最好的圖畫來。但是有多少張這樣的白紙,卻因成人世界的疏忽和外部環境的汙染而變成一張張“汙紙、廢紙”,導致了家庭的悲劇、孩子的不幸和社會環境的惡化。
全社會都來關注孩子的成長,不是口號而應是義務和責任。在這方面,首先是我們的家長做得怎樣,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孩子的人生觀、世界觀的建立,在孩子的啟蒙教育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家長在做人、處事等方面對孩子的榜樣作用是別人所代替不了的,家長對孩子的科學和理性教育,對孩子的關愛也是別人所代替不了的。倘若家長的榜樣作用不好,孩子是最容易“近墨者黑”的。我們就曾親眼見到過一個小偷父親在商場偷了一個顧客的錢包,而他身邊僅僅六七歲的小男孩也偷拿了商場的香皂和毛巾準備外出,結果父子倆雙雙被抓。面對這一場景,我們感到震顫,這個小偷父親對兒子的“啟蒙”教育是多麼可怕!這個第一任“老師”當得又是多麼的糟糕!
其次,學校是孩子接受教育的主陣地,從小學到高中,大多數孩子要接受12年的學校教育,如果再加上幼兒園和大學本科教育,孩子在校時間就接近20年,幾乎涵蓋了整個童年和青少年時代。因此,學校無論是課程設定、教材配備還是老師素質、校園管理等,哪一個方面不到位,對學生的健康成長都會形成巨大影響。
再次就是社會。社會是個大課堂,不僅應當成為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有益補充,更應當在探索和完善有利於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和思想道德建設的長效機制上下工夫。如針對青少年的特點,建立一批社會化、專業化的未成年人教育管理機構,建立從事社群青少年勞動實踐、行為矯正、健康上網等方面的專業社團,開設青少年義務勞動、能力培養及文化活動場所,成立青少年心理輔導機構等等。在進行正面教育和引導的同時,還應切實加強對不利於青少年成長的公共場所和行為的管理,如“黑網咖”、舞廳、不健康書報和影視市場等,只要對未成年人形成嚴重危害和不利影響的,都應制定相關法規,加強執法,嚴格管理,決不讓毒害孩子的行為和現象在社會上氾濫。
我們再次呼籲:給孩子一片淨土,還孩子一片藍天!
這需要全社會的努力!
創新型國家建設對孩子綜合素質的呼喚
寫下這個題目的時候,我們更深切地感受到了教育對孩子、對我們國家未來所承擔的神聖的職責。
縱觀當前世界各國的發展,無外乎三種型別,即資源型、依附型和創新型。除了創新型,我們是否還可走資源型或依附型之路?先來看資源型,我國雖地大物博,但由於人口眾多,人均能源資源佔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水資源佔有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土地資源的佔有量(人均耕地畝)為世界平均水平的40%,也就是說我們沒有資源優勢,走中東石油大國那種資源型發展之路顯然不行。再來看依附型,我國畢竟是發展中大國,對外依附只能束縛自身的發展。當前中國企業由於缺乏核心技術,沒有智慧財產權,生產的手機不得不付出價格的20%、計算機不得不付出價格的30%、程控數控機床不得不付出價格的40%的專利費用,當我們面對著賣8億件襯衫才能換一架A380空客,100%的光纖製造裝備、80%以上的積體電路晶片都要依賴進口、合資轎車廠連一個零部件都無法改造這樣的窘況時,我們能說我們將選擇走依附型之路嗎?
嚴峻的事實告訴我們:中國的現代化程序已到了一個面臨重大變革的關鍵時期。中國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到2020年經濟增長翻兩番的目標,就必須在今後15年裡,經濟持續保持7%以上的高增長率。要保持這一增長速度,不變革、不建立創新型國家、沒有科學技術的進步,既定目標將是很難實現的。
建立創新型國家儘管環節很多,但基礎和核心是要培養創新型人才。沒有人才,何談創新!而培養創新型人才,從長遠看,不僅僅是企業、科研單位的事,更是教育界、家庭和全社會的事。“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創新型國家建設對人才的綜合素質要求很高,它不僅僅需要高學分、高學歷,更需要人才有敢為人先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具有開闊的視野和活躍的思維,並且有較強的協作精神和堅韌的毅力,而這種綜合素質是無法透過短期培訓、臨時輔導一蹴而就的。因此,創新型人才的培養一定要從娃娃抓起、從基礎教育抓起、從課程設定抓起、從教育管理方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