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2/4 頁)
、黑龍江和河北、內蒙古的東部地區。直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讀“終戰詔書”,9月2日,日本帝國主義簽字投降;偽滿洲國垮臺,東北地區才回到中國的懷抱。日本帝國主義為了對東北地區進行殖民統治,製造了“民族協和”、“一德一心”、“王道樂土”、“大東亞共榮圈”等一系列騙局。
控制教育管理權
日本侵略者佔領東北初期,對東北原有的教育設施進行了徹底的破壞。關東軍司令部下令:所有學校一律停辦。關閉了各級各類學校,並對愛國師生進行了血腥鎮壓。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教育侵略日本對華教育侵略(12)
1932年偽滿洲國建立後,日本殖民當局加強了對教育權的控制。無論是在1932年3月建立的民政部文教司和1932年7月由“文教司”升格的文教部,還是各級地方教育行政機構,都是在日本侵略者的操縱和控制下建立的。一方面,各級教育行政長官均由日本人指派和安插,利用漢奸執政。另一方面,日本侵略者還直接插手到偽滿各級教育行政機構和學校中。在偽滿中央教育行政機構中,同其他各部一樣,先後實行“總務司中心制”和“次長中心制”,而總務司長均是日本人。實際上,偽文教部的權力幾乎完全控制在總務司司長日本人手中。1937年7月後,偽滿洲國務部總務司撤銷,改設“大臣官房”,實行“次長中心制”,各部次長一律由日本人擔任。在偽滿各省及其以下的各級教育行政機構包括學校中,雖然正職大都由中國人擔任,但實際權力都被身為副職的日本人所掌握,一切都要聽從日本人的安排。據1933年出版的《滿洲國教育關係職員錄》載,當時,偽文教部中的150名官員中,日本人有70人,佔46�7%。而且在總務司、學務司的一些要職中,日本人均佔50%以上。如督學室共有督學官3人,其中2人是日本人。各級地方教育行政機構中,也有大量日本人,在部分學校被迫錄用日系教師。
日本侵略者不僅牢牢把持著整個教育行政機構,而且強行統一教育法規,建立殖民主義教育的管理秩序。1932年5月,日偽當局以“民政部訓令”釋出了《關於改廢教育命令法規之件》,規定:“凡是省釋出重要之教育命令或改廢法規時,務須事先請由本部核准後再進行。”又在1933年5月以“文教部訓令”重申:“制定教育法規及重要教育設施,均須事先呈部核准。”7月,偽文教部召開教育廳長會議,佈置有關學校恢復事宜,特別強調教育法規的統一。隨後,制定頒發了一系列教育法規、規定,為殖民教育提供法律保障。
制定奴化教育方針
日本侵略者在策劃建立偽滿洲國政權時就提出,要使之“變成日本帝國控制下的“滿洲國”教育方針永久性或半永久性的農業國”,“防止漢民族自身的資本主義化”。《現代史資料11、續滿洲事變》第560頁。1932年3月,偽滿洲國在《建國大綱》中提出“實行王道主義”。“我滿洲建國,即以王道為極則,則教育方針,亦應以是為正鵠。……且王道精神,尊重博愛,所謂種族觀念,排外思想,務使根本剷除,不遺絲毫芥蒂,以期民族與國家間的協調,而樹立人類相愛的基礎。”《第一次滿洲國文教年鑑》1933年出版。所謂“王道教育”,是在“仁義”、“禮讓”、“親仁善鄰”、“民族協和”、“人類相愛”等騙人詞句掩蓋下的殖民地奴化教育。其實質是透過剷除民族觀念、泯滅反抗意識,使東北人民特別是青少年心甘情願地接受日本帝國主義的奴役。
1935年5月,偽滿洲國傀儡皇帝溥儀訪日歸來,發表了《迴鑾訓民詔書》,極力吹捧日本天皇統治體制和扶植偽滿洲國的“功績”,聲稱他與日本天皇“精神如一體”,要求東北人民效忠日本天皇,“仰體此意,與友邦一德一心,以奠定兩國永久之基礎,發揚東方道德之真義”。武強主編《東北淪陷十四年教育史料》第5頁。此後,偽滿洲國便將“日滿一德一心不可分”作為“建國精神的根本”和教育的主要目的。1936年偽滿文教部提出,小學教育“基於建國精神,迴鑾訓民詔書之趣旨,基調東洋道德,涵養其道德……表現與友邦日本不可分之關係”。
從所謂的“王道教育”到“日滿一德一心”的灌輸,表現出偽滿教育方針的殖民性越來越突出,日本侵略者對東北教育的控制得到了加強,為形成比較完整的殖民教育體系打下了基礎。
強化奴化教育措施
“九·一八”事變前,東北教育得到了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