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4/4 頁)
警備坳頭坪、老塔下、火燒白、觀音閣之線,及潭埠、津口、大橋河各前進據點。第72軍集結三都南北地區,積極整訓,及以一部警備留嘴橋、界牌、東坑嶺之線。
鄂南方面:第20軍警備楊芳林、港口及鬥米山、雪堂嶺、通城之線,與堰市、鐵柱港各前進據點,並以其第134師集結桃樹港,積極整訓。第58軍之新編第11師警備九嶺、琉璃坳、保定關、黃岸市之線,及賽公橋、北港各前進據點,其新編第10師集結上塔市,積極整訓。
湘北方面:第4軍警備新牆河南岸、公田、楊林街、新牆、廟角、磊石山之線,及桃林、西塘、遊港東岸、筻口、草鞋嶺、大小橋嶺各前進據點,並以其第59師集結甕江、蒲塘、長樂街、白沙橋、石門痕一帶地區,積極整訓。第99軍第92師集結上杉市、安沙嶺積極整訓;第197師警備蘆林潭、螃市、廖潭口、沅江、漢壽一帶湖防。第37軍在汨羅江一線;軍委會直轄歸第9戰區指揮之第26軍,集結瀏陽、普跡及金井一帶地區;第10軍集結曾家衝、大堡、衡山附近一帶地區積極整訓。
從上述作戰計劃和部署中可以看出,薛嶽當時並不知面前日軍更多確切的情況,他的想法與實際情況相差太遠。國民黨軍隊就是在這種盲目的情況下,投入了第二次長沙會戰。
戰利品
上高會戰第9預備師戰利品。
自從湘北方面的戰鬥打響以來,第9戰區已逐漸判斷出日軍投入湘北戰場的兵力遠比其原先設想的要多。雖然贛北方面一直還沒有動靜,但第9戰區不敢輕易地調動贛北守備部隊,況且,以現有的只能靠步行的速度,趕赴湘北戰場也來不及。萬一贛北日軍進攻,整個戰區都將陷於腹背受敵的被動局面。在這種情況下,薛嶽急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請求增派3~4個軍增援。
同時,薛嶽決定在汨羅江一線與日軍進行決戰,一決雌雄。其部署是:
第37軍(附第99軍第92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