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六章 化兩書,神道框架(第1/2 頁)
心念一動,邱言抑住了神力與香火心念,將之收攏,鎖在魂中洞裡,血肉身軀重複純淨,接著分出一點意念,與“祭者”感悟接觸,試著將之拉入心中。
只是,經過了神道的刺激,這道感悟好似驚弓之鳥,即便邱言撤去了神道力量,但憑著這一點心念,依舊無法收攏感悟,吸納入心。
這也難怪,這道感悟,本就是強調人的作用,指出祭祀的儀式,並非為了冥冥存在,而是作用於人心,是種心靈慰藉。
在這道“祭者”感悟之中,神靈是被否定的,你用一個被否定了的力量,去接觸這道感悟,就彷彿是在衝擊一個人的三觀。
感悟本身並不能思考,是當年聖賢在思索後得出的結論,被這麼一衝擊,即使三觀因此而崩潰都不算意外,之前的失控,其實是源自感悟的本能。
震動之下,整道感悟甚至有了崩解趨勢,表述在外的,就是棋盤被其帶動著將要破碎,墨跡混亂。
邱言明白這些,並未慌亂,而是沉澱心思,將雜念丟擲,魂中一動,飛出感悟——
“君子之學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體,形乎動靜。端而言,蠕而動,一可以為法則……學至乎禮而止矣。”
這句話中,展現出的是君子所學,從耳入,記於心,貫穿言行,稍微說上一句、動上一動,就能成為他人效仿的榜樣,這其實也是一種禮,是為學的最終目的。
這句話。乃是勸學中的話語,早被邱言掌握,而今與禮論印證,更是綻放璀璨,與“祭者”感悟的核心相合,在保持一致的同時,更是隱約指出了“禮”成的過程,梳理前因後果。
此言一出。暴躁難平的“祭者”感悟安定下去,只是對邱言的心念明顯還有本能戒備,不願輕易歸順。
邱言卻也不慌,那心念一轉,化為一句《正名》,書曰:“心也者,道之工宰也;道也者。治之經理也……聽則合文,辯則盡故。”
心,是道的主宰,道則是永恆的法則……秉承於此,傾聽時就能合乎禮法,辯論起來就能揭露前因後果。
剛才神道侵襲,便是不分青紅皂白的要將“祭者”感悟吸納、解析。而今邱言卻是從根子上著手,理順前因後果,附和了這道感悟的根本,如此一來,感悟如何還會反抗?
終被邱言的心念拉扯著,融入其心中,緊接著被心火灼燒,內裡高松之領悟、其師之註釋都剝離出來,化為兩頁書,飛進四座書架。充斥邱言所學,加深孫道理解。
沒過多久,這道“祭祀之禮”感悟,被凝結成一顆星辰,被邱言完全吸納,成了他所創立的思想中,一個有機組成部分。
魂中洞內神力與心念噴湧而出,再次融入這道感悟裡面。後者卻已不會暴躁,而是被邱言操控著,與神道結合,互補有無。相互借鑑。
漸漸地,一點玄奇從中誕生,雖然只是雛形,但那一絲法域、法職的氣息,卻是滲透出來。
“這道感悟凝結出來的,可以作為種子,引領人道感悟融入神軀,相信可讓血肉身所體會到的人道感悟,更融洽的與神道相合!”
稍微的感應了一下,邱言便從這點玄奇中發現了巨大意義。
“這文軒品評果然沒有白來,就算最後沒有多少所得,單憑這點玄奇,就已足夠!不過,若能再多收穫一些人道感悟,共同蘊養,最後傳入神軀,收穫定然更大,我本只是打算積累力量衝擊三品,但基礎難免不牢,現在有了這點玄奇為引,甚至可以更進一步,更改神靈符篆的結構了……”
心裡想著,邱言的手並沒有停下來,兩根指頭夾著一枚棋子,放於棋盤。
啪!
又是一聲輕響,在這枚棋子落下後,那蘊含其中的感悟,迅速的在棋盤中擴散開來,隱隱顫抖的棋盤,立刻平息下來,有著扭曲跡象的橫豎墨線,亦重新安定。
因為這道感悟的躁動,令棋盤異動,稍有不慎,就可能讓邱言暴露神通之法,但異動持續時間極短,旁人根本沒有發現半點跡象。
只是,這枚棋子落下去之後,對面的高松卻沒有立刻回應,他正在閉著眼睛,眉頭皺起,似乎正在思索著什麼。
“咦?這高松在做什麼?怎麼突然就停下來了?”
“是啊,二人先前下的是快棋,你來我往的,怎麼突然就停了?難道邱言的這一手,有什麼名堂?”
“不對呀,這一手並無太多驚奇之處,何故會讓高松停下來思索?”
“高松經過了這一輪攻勢,疾風暴雨的進擊,已經佔據了上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