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部分(第3/4 頁)
將釋出的宏觀調控政策來。
很遺憾,到了這個夏天,前世的吳小正因為已經參加完中考,並沒有再花心思去記時事政治方面的內容,因此,現在的他根本就回憶不出什麼。
他只記得,就在接下來的這個夏天,國家將會公佈非常有名的“國十六條”,可具體內容他卻完全記不清楚。
他開始認真分析起來。
既然是宏觀調控,那最重要的一條應該是控制貨幣發行,畢竟貨幣發行過多才是導致通貨膨脹的罪魁禍首。
他很快就確定了這一點。
他記得,正是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大名鼎鼎的朱副總理才會親任人民銀行行長。
好像還有相當一部分是控制違規銀行貸款!
吳小正又記起了非常重要的一點。
這對吳氏企業非常重要。
要知道,在接下來的一年,可是吳氏企業大發展的一年,尤其是幾座正佳廣場和正佳酒店專案的上馬,吳氏企業或從銀行大量貸款。
必須體現沈默和劉志軍,一定要確保貸款手續的合法及正規才行,否則一出問題,就很容易導致吳氏企業資金鍊斷裂。
他又想起了很重要的一件事。
鄭州亞細亞的資金鍊斷裂,是不是就是因為這次宏觀調控的原因?
這一世的亞細亞,似乎被自己逼得加大了投資的幅度,資金鍊的問題應該更嚴重吧?
那長市即將開業的亞細亞……
第949章 地產熱及泡沫
對於鄭州亞細亞的死活,吳小正並不關心。
對他來說,他從來就沒有把亞細亞當成真正的競爭對手,甚至於,他根本就沒把亞細亞放在眼裡。
不過打心眼來說,他是巴不得亞細亞早點出現資金鍊斷裂的問題。
這並非是他不厚道,而是王遂舟給他留下的印象實在是太糟糕。
他此時就在想,如果亞細亞真倒了,他要不要去接手亞細亞的那些產業?
他立即就搖了搖頭。
亞細亞的那些產業檔次太低了一點,跟正佳的規劃完全不相吻合。
他倒是在提醒自己,在這兩年裡,一定要注意資金鍊的問題,否則吳氏企業也同樣會出大問題。
吳小正還在努力回憶國十六條的內容。
他很快又想到了非常重要的一條。
房地產熱和房地產泡沫的破滅。
如果是,1992年是中國發展史上的分水嶺,那1993年,則是房地產產業發展的分水嶺。
吳小正記得,在後世,人們把中國樓市起點的座標定位到了1987年。
在那一年,就在中國南海邊陲,新成立的深圳為籌錢發展特區,籌備了一場並不起眼的土地拍賣會。在會上,賣出了新中國第一幅土地。
正是那場不起眼的拍賣會,正式拉開了中國房地產行業市場化發展的序幕。
深圳的那場拍賣會,還影響了另一個地方,那就是1988年建省的海南。
自1988年起,海南就一直是中國開發的熱土,大量資金湧入那裡,開始房地產的開發。
短短的五年之內,海南的房地產價格,就從1988年的1350元/平方米,飆升至1993年上半年的7500元/平方米,土地價格也從1991年的每畝幾十萬,攀升到現在的最高600多萬元/畝。
可對於中國的樓市來說,除了海南這個泡沫之地以外,真正的大規模發展是在1992年。
1992年,南巡的春風,開啟了中國改革開放新一輪浪潮,而更浪的則是房地產熱。
吳小正又把目光投放到了統計資料上。
據統計,在1992年,從事房地產業的企業數目,從1991年的3700家暴增4。5倍,達到17000家。
其它的資料更加真實地反應了房地產熱的浪。
1992年,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比1991年同期增長了117%,地方房地產投資普遍增長50%以上,其中海南暴增211%。
土地方面,1992年土地供應量和麵積分別是1991年及以前全國出讓土地的3倍和11倍。
也就是在這一年,一大批重量級房企應運而生,碧桂園集團、雅居樂集團、保利地產、合生創展、綠地集團、建業地產、華髮實業、寶能集團、金融街、北大資源、泰達股份……
這些在未來中國風雲馳騁的房地產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