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2/4 頁)
領域有了比較多的研究,但是那些做研究和資助研究的人大多深信教育女孩的好處,這也使得研究不是非常嚴謹。這些研究方法往往不怎麼令人信服,而且沒有充分解釋因果關係。“大部分的證據都存在明顯的偏見:被調查的那些受過教育的女孩往往來自較富裕的家庭,嫁給了更有錢、受教育程度更高且思想更進步的丈夫,”麻省理工學院的迪弗洛(Esther Duflo)教授表示,她是性別與發展研究領域最為嚴謹的學者之一,“這樣一來,要說明全部因素所起的作用一般是很困難的,而且很少有研究嘗試這麼做。”簡言之,相關性不等於因果關係20。
倡議女性教育的人士也因為挑選了最佳例子作為證據,而削弱了他們研究結果的可信度。比如說,我們雖然認為教育女孩確實能夠刺激經濟增長並加強社會的穩定,但是在印度鄉下教育最普及的喀拉拉邦,經濟卻停滯不前。同樣,阿拉伯世界中給女孩提供最多教育機會的兩個地方,黎巴嫩和沙烏地阿拉伯,前者是衝突的旋渦,後者是暴力的宗教激進主義的滋生地。我們的看法是,上述例子皆屬例外:喀拉拉邦因實施了反市場的經濟政策而導致發展受阻;黎巴嫩由於相互衝突的宗教派別及仗勢欺人的鄰國而紛亂不安;沙烏地阿拉伯則是受困於極為保守的文化和政府。世界是複雜的。每當我們看到什麼法寶,就想測試一番,但教育不見得是萬靈丹。
話雖如此,投資女孩教育的理由依然真實確鑿。我們聽說過許多女孩在接受教育之後,就能夠找到工作或自行創業,進而改變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更廣泛地說,大家一般公認,東亞在近幾十年來之所以繁榮興盛,原因之一是女性接受了教育並進入勞動力市場,這種方式是在印度或非洲所沒有的。一些方法精密可靠的研究試圖去呈現當女孩(包括貧窮或保守家庭的女孩)所受的學校教育大幅提高時會出現什麼樣的結果。舉個例子,在1973~1978年之間,印度尼西亞大幅提升了學生的到課率。由麻省理工學院的露西婭·布里洛瓦(Lucia Breierova)及迪弗洛教授所作的研究顯示,這使得女性較晚結婚,孩子生得也較少。在降低生育率方面,教育女孩的影響比教育男孩來得大。
同樣,印第安納大學的尤娜·歐西莉(Una Osili)和哈佛大學的布麗奇特·朗(Bridget Long),在調查奈及利亞自1976年起大幅擴張基礎教育的影響後發覺,每增加一年的基礎教育,就會讓女孩少生0。26個孩子——這是很大的幅度。都說初中教育是最為關鍵的,但是這項研究發現,小學教育也能大幅影響生育率。
挑戰就擺在眼前:在全世界1。15億名小學輟學生中,57%是女孩。在南亞和西亞,2/3的失學兒童是女孩。
美國人常以為,要提升教育程度,就得興建學校。在某些地區這的確是必要的。最近我們在柬埔寨建了一所學校,就像西雅圖的弗蘭克·格里哈爾瓦校長帶領那群學生所做的那樣,但是光建學校還是有問題。興建學校費用昂貴,而且無法確保老師們會好好教。印度一項研究發現,在任何時候都有12%的學校是關閉的,因為那天老師沒有去上課。
提升學生到課率,最符合成本效益原則的方式之一是幫學生除蟲——腸道寄生蟲影響兒童身體及智力的發育。事實上,普通寄生蟲一年會導致13萬人喪命,喪命原因通常是寄生蟲引起的貧血或腸梗阻,而貧血尤其會影響生理期的女孩。20世紀初期,美國南方推行除蟲政策時,學校老師對於除蟲的效果大為震驚:學生突然間變得更機靈、更用功了。同樣,肯亞一項劃時代的研究發現,除蟲可以降低1/4的曠課率。
“被忽視的熱帶疾病全球管控網路”(Global work for NeglectedTropical Disease Control)是除蟲領域頗為領先的一個組織,該組織的領導人之一彼得·霍特茲(Peter Hotez)說:“美國人平均每年花50美元幫一隻狗除蟲;在非洲,你用50美分就能幫一名孩子除蟲。”透過興建學校來增加入學率,每有一名學生註冊入學,成本是每年100美元左右;透過幫學生除蟲來提升入學率,每有一名學生註冊入學,成本每年只要4美元。
讓更多女孩就讀中學的另一個符合成本效益原則的方法,可能是要幫助她們處理生理期的問題。非洲女孩生理期時通常使用舊布,而且重複使用;她們往往只有一條破爛的內褲可以穿。女孩擔心經血滲漏及沾染有損顏面,有時候生理期乾脆就待在家裡。救援工作者正在試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