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第14集《佛說四十二章經》(第1/3 頁)
《四十二章經》最快更新 [aishu55.cc]
好!請大家開啟講義第十九面,第三十九章、教誨無差。
佛言:學佛道者,佛所言說,皆應信順。譬如食蜜,中邊皆甜。吾經亦爾。
大智慧的佛陀說,佛弟子們在修學過程中,對佛陀所說的一切佛法,皆應信順,佛法不是作為比較、分析之用,我們對佛法是要相信而隨順,這與世間學問不同。世間學問都是先大膽的假設懷疑,然後再找答案。佛法與世間學問正好相反,若懷疑佛法即是一種煩惱,這是貪、瞋、痴、慢、疑等根本煩惱中的疑煩惱,若起懷疑,對佛法就不得其門而入。
所以學佛法與學世間法的心態不同,我們不能對佛法作虛妄分別的懷疑,而是要先仰信甚深的教法,由仰信而解、行、證入。因此業障深重的弟子們,對於佛陀所說教法,應該以相信隨順之心來修學。
對於教法為什麼要相信呢?譬如食蜜,中邊皆甜。佛所說的大小乘教法,猶如蜂蜜,無論是中間或兩邊的蜂蜜,甜度皆相同。佛法亦復如是,無論大、小乘教法皆能使眾生離苦得樂,關鍵點是要有皈依之心。
這段經文是勸勉弟子們,以信心作為修學佛法的根本。不過這裡也牽涉到一個問題,雖然我們對佛法有信心,但佛陀一生講經四十九年,說法三百餘會,後世弟子所結集的大藏經就有一百冊,佛陀說法如此廣博,後世弟子在遵循佛陀教法時,有時不知如何取捨,這是嚴重的問題。若生長在佛世,禮拜文殊菩薩、普賢菩薩為善知識,善知識可為我們取捨佛陀的教法;但生長在末法時代的眾生,則很難知曉這教法所代表的特殊功能在哪裡。幸好有天台智者大師的判教,他在中國佛教被尊稱為東土小釋迦,的確是有他的真實功德。智者大師把佛陀一生所演說的教法,作歸納整理,使末世眾生善知取捨。智者大師五時八教的判教非常廣泛,這裡不做詳細說明,現在只對判教的基本概念作簡單的解釋如下:
判教的思想,簡單的把釋迦牟尼佛一代時教,判為實法與權法。智者大師解釋《妙法蓮華經》的經題,九旬談妙,把妙字解釋權法妙、實法妙,權實不二。佛弟子在學習佛陀教法,把佛陀的教法分為兩類:
(一)權法:
這是權巧方便的法門。猶如一棟十層樓房,走到頂樓是我們的目標,這是真實圓滿的境界,但由地上一樓到達十層樓,中間須靠階梯,這過渡的階梯就是權法,若離開權法就得不到實法,所以必須為實施權。權法有哪些呢?智者大師說,權法有三:
(1)聲聞法。
(2)緣覺法:聲聞法及緣覺法,它偏重在從假入空的出離法,引導眾生從有相境界,出離到無相的空性,這是聲聞法的特色。
(3)菩薩法:菩薩法偏重從空出假,修大悲心,若停滯在空觀中無法修大悲心,因為大悲心一定要以眾生為所觀境,所以他必須從空性中出來,觀察眾生的根機,施設種種的方便來教化眾生,這是假名、假相、假用的觀察。智者大師認為,佛陀權法的權巧方便中,有聲聞、緣覺空觀的調伏對治法門,也有菩薩假觀的善巧方便的調伏對治法門。
(二)實法:
實法是真實圓滿的一佛乘法門,是真空妙有,妙有真空的中道實相教法。
有以上權法與實法的判教思想,我們的修學就有遵循的方向。譬如修淨土者,就以往生淨土,作為一生修學的最終目標,為菩薩道求生淨土。修聖道門者,修觀心法門,以明心見性為實法。
修淨土者,以求生淨土為實法,為了達到臨終的正念而往生淨土,可將人生分成三個階段:
(一)淨罪集資期:
在修學之初的煩惱粗重階段,可加強聲聞、緣覺法的對治法門,多多修學如何調伏內心煩惱的法要,這是從假入空或攝用歸體的法門,這法門在此階段特別契機。
(二)弘法利生期:
當自己的煩惱已調伏到一定的程度,內心戒定慧的力量已漸漸增長廣大,開始有一份的悲心,想要為眾生做一些事情,這時就進入弘法利生、積功累德的階段,這時若修空觀就不契機了,而是要修假觀,把佛陀教法中能廣度眾生的善巧方便,作為自己的主修,此時假觀法門就特別契機。
(三)安養專修期:
到了晚年,自己要為臨終正念作最後的衝刺,這時聲聞、緣覺的出離法門,對自己又變成非常重要了,需要加強修無常觀、無我觀,消滅自己在積功累德時,所產生的有所得攀緣心,而一心一意安住在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