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第3集《靈峰宗論導讀》(第5/5 頁)
誒,告訴我們成佛是可能的,斷除煩惱是可能的,為什麼?因為“何其自性本自清淨”。所以這兩個教派,一個是引導我們是肯定自己的佛性、去承當我們的佛性,就是隨順佛性、正念真如。《楞嚴經》講正念真如,《楞嚴經》開始修行的時候就是要你
“念念照常理,心心息幻塵,遍觀諸法性,無假亦無真”。
它要你去隨順佛性。但是阿賴耶識絕對沒有一句話要你隨順你的念頭,不可能。它要你每一個念頭都要對治,每一個念頭都要用我空法空的智慧去對治,你一個念頭不對治你就失去真如。
所以這兩個教派是,在下手方便上是不同的。因為一個教派是偏重在開顯我們清淨的本性,一個是偏重在開顯我們雜染的本性。換句話說呢,當我們覺悟的時候,清淨的本性開顯;當我們迷惑的時候,雜染的本性開顯。會歸呢,就是一念的心性。是這樣子的。所以,智者大師的性具的思想等於是把性相二宗融通了。
蕅益大師這次的開悟對他後來的弘法有很大很大的影響。所以你看蕅益大師,我們一路也研究過蕅益大師的很多的著作:《百法明門論》、《八識規矩誦》、《唯識三十頌》,我們都是根據蕅祖的著作。蕅益大師在解釋唯識的時候,他很多關鍵點都是用性相圓融把它疏通。換句話說,蕅祖在二十五歲的開悟對他未來的自行化他有很深的影響。
我們再看第六面,弘法。前面的一科是蕅祖自利的功德,他內心當中從自己的一個顛倒的心識解脫出來,觀察到諸法的空性。這以下講到他利他的功德。我們先看第一段:
六、弘法
三十一歲,三閱律藏畢,錄成《重治毗尼事義集要》凡十八卷,因見當時宗門流弊,乃決意弘律。三十二歲,請季賢長老為和尚,新伊法主為羯磨闍梨,覺源法主為教授闍梨,受比丘戒。
這段是蕅益大師在剛開始真正踏入弘法因緣是三十一歲。他老人家二十五歲開悟,三十一歲正式的弘法。他弘法的因緣,剛開始是以戒律為主。看他的內涵:三閱律藏畢。他弘法之前把律藏、小乘的律藏看過三遍,看過三遍以後呢,他做了一本著作叫《重治毗尼事義集要》,這是解釋比丘戒的,凡十八卷。因見當時宗門流弊,在明末的時候,禪宗很盛的。中國佛教這大乘八宗啊,在唐朝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