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第5集《靈峰宗論導讀》(第4/4 頁)
有主宰性呢?就是由這個欲、由希望所引導的業力,這樣子的業力是很有力量的。比如說,我們有時候去外面,隨便的一個善法、慈善事業,有因緣我們就做了,這樣的慈善事業不一定馬上能夠在我們生命當中發揮重大的作用。但是,假設你心中經常有這樣一個希望,由這個欲的引導去造作身口意的時候,這個業力就很大。
那麼這以下五種的發心,我們可以把它分成三類。前面的兩類,它這樣的一個做法主要的是追求、心中的希望就是五欲的境界,就是這個世間的財色名食睡的境界,五欲的境界。他希望,為什麼持戒、為什麼聽經、為什麼修止觀呢?他心中希望得到的是世間的五欲。那麼第二種,他心中的欲是一種偏空的涅槃,追求一種出世間的涅槃,這當然更殊勝了。那麼第三種,這個菩提心啊,他心中的希望是無上菩提。所以說呢,三種不同的希望它引導這樣的善法就會趨向於不同的果報,大方向有這樣三個差別。
○附表五——釋[一切法正,一切法邪]
總結
故曰,一切法正,一切法邪。
就是假設我們心中的希望是正確的、是清淨的,你所帶動的善法都是正確的;假設你心中的希望是邪惡的,那麼你所帶動的善法都被你這個邪惡的心識所染汙了,一切法邪。關於這一點啊,我們看附表五,解釋“一切法正,一切法邪”。我們用《法句經》兩句的偈頌來解釋這一段話。先看第一句:
諸法意先導,意主意造作,
若以染汙意,或語或行業,
是則苦隨彼,如輪隨獸足。
那麼這個偈頌我們把它分成兩大段,第一段是一個總說,第二個是別示。
一、總說:諸法意先導,意主意造作。
這算是一個總說。諸法,主要指的是十法界的染淨因果,有六凡法界的雜染因果,也包括了四聖法界的清淨因果,那麼這些都是叫諸法。那麼這些諸法是怎麼產生的呢?意先導,意主意造作。那麼雖然這一切法是由身口意的造作,但是呢,我們的心念它是一個引導者,就是身口的造作是由心念來引導的,而且引導了以後呢是由心念來主宰的,真正是心念在主宰業力的,而且心念是一個真正的造作者。換句話說呢,身業跟口業只是一個工具,意業它是一個真正的先導者、主宰者、造作者。
就像經典上講一個比喻,說牛跟車,車子就比喻我們的身口二業,牛是牛車的一個方向,這個牛車為什麼會走,是因為有牛,這個牛就是我們心念。牛是決定這個牛車往東邊走、往西邊走,這個牛是一個決定者,它是一個先導者、主宰者、造作者。那麼這一大段先說明我們身口意的相互關係。這以下別示。
二、別釋:若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