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第19集《靈峰宗論導讀》(第1/4 頁)
《靈峰宗論》最快更新 [aishu55.cc]
《靈峰宗論》導讀。諸位法師,諸位同學,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請大家開啟講義第55面,
戊二、圓頓止觀
前面的對治止觀它是以一個法門來對治一個煩惱,這以下的圓頓止觀是一個法門能夠籠總地對治所有的煩惱,所以稱為圓頓止觀,這個法門是最為圓滿、最為頓超的一個法門。首先我們把論文念一遍,大家請合掌:
經雲:“一念將此法門,於末劫開示未學,是人罪障應念消滅,變其所受地獄苦成安樂國。”顧一念至微,何力用如此?須知一念之性,本豎窮橫遍。一切事理性相,從不在現前一念之外。故一念迷生死浩然,一念悟輪迴頓息。試思平日,起惑造業,畢竟是誰。今書經懺悔,又畢竟是誰。此造業懺悔之念,在內在外在中間邪,青黃赤白長短方圓邪,過去現在未來邪?果覓之了不可得,則罪福無主,名真懺悔。阿難所以頓獲法身,性比丘尼所以成阿羅漢也。若於無可得中,妄計有心可得,則旋犯旋悔,既悔仍犯,如隔日瘧,有何了期。然大乘緣種,不可思議,勉強力行,功無虛棄。出世善根漸勝,世間漏種漸消,如明破暗,亦決不誣也。
這段是蕅益大師引用《楞嚴經》的義理來開顯圓頓止觀。第一段是說明圓頓止觀的理論。先看第一段:
經雲:“一念將此法門,於末劫開示未學,是人罪障應念消滅,變其所受地獄苦,成安樂國。”
這一段把圓頓止觀的功德先做一個讚歎。這個“經”指的是《楞嚴經》。《楞嚴經》的流通分上有這麼一段話說,“一念”,我們在一念那麼短暫的時間“將此法門”,這個“此”指的是首楞嚴大定的法門,如果我們乃至於那麼短暫的一念時間將首楞嚴大定在末法時代,在這樣一個煩惱粗重的時代,“開示未學”,就是一個未學之人。那麼這樣子呢,換句話說,這個能開示的人他一念的勝解,那麼這個能開示的人他有什麼樣的功德呢?“是人罪障應念消滅,變其所受地獄苦,成安樂國。”他本來是有無量無邊的罪障,但是他因為一念的跟首楞嚴大定相應,他這個罪障就能夠消滅掉,能夠轉他的未來的果報是地獄的果報變成一個安樂的果報。
這個地方我們解釋一下。講這個《楞嚴經》先講這部經的序分,就是發起序——發起一部經的因緣,從一部經的發起序我們知道這個法門是在對治什麼煩惱。發起序是說阿難尊者那個時候是出家第十二年,第十二年的一個結夏安居,他在自恣的前一天應邀到外面去說法。他自恣那一天剛好回來,七月十五回來參加自恣。但是回來的時候,僧團已經沒有人了,因為七月十五日大家九旬用功、專心辦道,大家在道業上都有進步,都是眾生的福田。所以在舍衛國,波斯匿王、還有王公大臣乃至於大富長者施捨了很多的飯菜來供養大眾師。
阿難尊者回到僧團的時候,什麼人都沒有了,他就只好拿著缽一個人去託缽。在託缽的時候,他在路途當中遇到了摩登伽女。摩登伽女她過去生跟阿難尊者是五百世的夫婦,有這麼一段因緣。所以摩登伽女看到阿難尊者以後呢,她就動了一個愛取的煩惱。那麼愛取的煩惱,她就把這件事情就告訴她的母親波居第。波居第,她的母親是修婆羅門法門,就用大梵天的邪咒,加持在毛巾的上面,把它蓋在飯的上面去供養阿難尊者。阿難尊者把布開啟的時候呢就中了邪咒,經典上說“心雖明瞭,身不自在”。阿難尊者知道“糟糕了”,他知道他是中了邪咒,但是他身不自在,“心雖明瞭,身不自在”。
這個時候,阿難尊者他的戒體發揮功能,它那個防非止惡的功能發揮功能。他憶念世尊:“世尊慈悲,寧不救我?”當然這憶念就感應道交了,他說佛陀在舍衛國應供的時候,他得到阿難尊者憶念的訊息,他飯吃到一半就趕快地帶著僧團回去。這個時候同時呢,釋迦牟尼佛也教敕文殊師利菩薩“將咒往護”,拿著楞嚴咒去救阿難尊者。那麼這個時候,因為事出突然,佛陀忽然吃到一半就回去,這些王公大臣也很奇怪,就跟著回去,恐怕是有事情,就變成整個《楞嚴經》的與會大眾。
文殊師利菩薩拿這個楞嚴咒一去的時候,這個咒一持,就把大梵天咒給消滅掉、破壞掉了,就把阿難尊者跟摩登伽女都帶回來。帶回來以後阿難尊者是非常地悲傷,哭得很厲害,跪在佛前,悲痛哭泣,恨無始劫來“一向多聞,未全道力”。阿難尊者自己講說,十二年來一向多聞,在語言文字上的學習,沒有好好地在心地上、在戒定慧上下功夫。所以跟染汙的境界接觸的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