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部分(第2/4 頁)
,在國內,每個學生都必須學習一門外語,但不一定非得是英語,英語、法語、德語、俄語和西班牙語都可以接受。
在整體教育結構上,中國教育體制依然是在仿照德國。
中級職業學校是國內最為主要的人才基地,超過70%的中級職業學校都屬於國立,學費基本全免,特別是依靠中級師範學校,大量培養著面向中小學教育的教師,為迅速實現普及教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樣的,數量更多的中級工業技術學校則培養了大量的優秀技工。
和高中不同,中國的中級職業學校通常都是四年制,在為期三年半的高中教育和專業教育的基礎上,還會有半年的實習教育,分派到各個廠工作實習。
國內的所有工廠都有義務接收實習生,同樣繼續有義務為職工提供每週至少五個課時的在職成人教育。
因此,在通常的情況中,中職學歷的學生在就業時要更為容易,高職教育一般是三年制,高中生和中職生都可以報考。
對職業技術教育的異常重視,以及多年的全面學習德國的精神,使得中國在製造業上擁有其他國家幾乎難以戰勝的優勢。
中國在電氣工業革命上的大幅度的前進,即便是美國也難以追趕。
截至1922年,中國電力裝機總容量已經是美國的3。7倍,整個歐洲的總和,火力、水力、地熱、天然氣、柴油機都可以發電,風力發電、潮汐發電也不斷的出現。
整個電力工業的大革命,農村電網的建設,遠端電話的推廣,大農業經濟的推廣,機械化耕種的全面推進,公路鐵路的大規模擴建……一切都彷彿是下一個世紀的中國,站在這個時代和其他國家進行不平等的競爭。
蒸汽機即將退出中國,很難發現,即便是在電力不足的地區,至少也能看到柴油機、汽油機。
在大部分的農村,拖拉機、收割機、插秧機和其他各種農用車都已經很常見,在較為偏遠的農村,牛耕、馬耕也基本能夠普及到每家每戶。
經過多年的人口調控,國內基本實現了中農經濟政策,在人口相對較少的地區和省份,富農經濟政策也已經普及,在2。93億的農業人口中,約有1700萬戶達到了富農標準的每戶30畝,超過92%的農戶家庭達到了中農標準的12畝/戶的指標。
隨著國內農業土地供應增加,農業稅收政策開始調整,在不超過120畝的情況下,農業稅都不會額外增加,在人口較為稀薄、海外省,這一資料會繼續增大。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資料,國內大約有177萬戶農戶擁有超過100畝以上的土地,54%集中在新西伯利亞、西西伯利亞、蘇曼西亞和東北。
在海外省,擁有超過一千畝田的現象已經很常見,大批的農戶在國家的調控下,透過統一的農社安排到國外發展,在海外經營種植園。
國內畜牧業和常規農業有著不同的統計資料、徵稅標準,畜牧業是國家更為推重的農業經濟,在內蒙古、外蒙古、新西伯利亞、南西伯利亞、東北三省、伊犁省、青海、西藏、甘肅、寧夏、山西、山東,畜牧業經濟正變得越來越重要。
從國際引入和國內改良的牧種牧草,以及信用合作社的經營模式都在不斷增強國內畜牧業的發展效果。
經過這些年的發展,中國在畜牧業總額上已經超過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畜牧業大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羊絨、羊毛、駝絨、牛皮、狐皮、貂皮、兔絨、奶製品、肉製品、鵝絨、鴨絨的出口國,本身也是最大的加工出口國。
在茶葉銷售逐步減弱的今天,中國逐漸威為世界上第十一大的咖啡生產國,也是世界上第二大的咖啡加工國和出口國。
從1898年開始在雲南試種咖啡,截止1922年,雲南咖啡迅速在國際上佔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以優質優量著稱,在中上等的咖啡品種中擁有最大的產量。
在玉米、花生、棉花、大豆、小麥、水稻、土豆、油菜、甜菜、甘蔗、菸草、天然橡膠、中藥材、棕櫚、高梁、葡萄、核桃、茶、麻、桑、蘋果、辣椒、花椒……的種植面積和產量上,中國都高居世界前列。
有趣的是,中國同時是世界上第二大的葡萄酒、蘋果白蘭地的生產國,僅次於法國,山東出產的以蘋果白蘭地為基礎的西洋參酒,在國際上暢銷不衰,多次榮獲國際農業金獎。
在山東省、新疆和伊犁自治省,葡萄種植的面積日益擴大。
在過去的十四年中,每一年都被中國包攬。
沒有農業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