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第2/4 頁)
誤理論進一步系統化,構成了其後導致“十年動亂”的“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理論的基本框架。其主要內容,反映在經他審定和改寫的十中全會公報①中,有如下兩點:第一,進一步更改過渡時期的下限,認為“在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的整個歷史時期,在由資本主義過渡到共產主義的整個歷史時期(這個時期需要幾十年,甚至更多
①見《人民日報》1962年9月29日。
293
毛澤東晚年“左”的錯誤思想初探782
的時間)“都屬於過渡時期。次年6月,經毛修改定稿的《關於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總路線的建議》一文中,發展了”大過渡“的觀點,進一步斷言:”馬克思和列寧都認為,在進入共產主義社會的高階階段以前,都是屬於從資本主義到共產主義的過渡時期,都是無產階級專政時期。“
①第二,認為整個過渡時期“存在著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階級鬥爭,存在著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這兩條道路的鬥爭。被推翻的反動統治階級不甘心於滅亡,他們總是企圖復辟。”
“階級鬥爭不可避免地要反映到黨內來。”據此,毛向全黨發出警告:不搞階級鬥爭,我們這樣的社會主義國家,就會走向反面,就會變質,就會出現復辟;號召人們“千萬不要忘記階級鬥爭”
,階級鬥爭“要年年講,月月講,天天講”。並將以上內容確定為黨在社會主義時期的“基本路線”。不久,他又提出“階級鬥爭一抓就靈”
,“以階級鬥爭為綱”等等口號。這樣,在八屆十中全會上,毛把階級鬥爭擴大到了全社會和整個社會主義歷史階段,斷定國民經濟調整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無不受階級鬥爭支配。這說明毛澤東晚年錯誤思想中,社會主義時期的階級鬥爭理論更為系統化了。當然,錯誤的理論又必然導致階級鬥爭擴大化的實踐。至於到底什麼是社會主義,什麼是資本主義,什麼是修正主義,其區分與界限何在,這是沒有說清也說不清楚的。以至於後來連農民打柴、捕魚、賣雞蛋、種自留地等,都被視為“資本主義尾巴”
,要“割掉”。總之一切以“三面紅旗”
、興無滅資為標準,違反者即“走資本
①見《人民日報》1963年6月17日。
294
82毛澤東晚年“左”的錯誤思想初探
主義道路“
,是“走資派”。
回顧歷史,這時,毛澤東對以劉少奇為首的“黨內走資派”的攤牌,可說正在醞釀中。根據毛的分析和判斷,於是十中全會決定開展全國城鄉社會主義教育運動(四清運動)。
①稍後,又開展了意識形態領域的一系列政治批判。這是根據毛在北戴河中央工作會議講的這樣一句話而引發的:“凡是要推翻一個政權,首先要製造輿論,搞意識形態,搞上層建築,革命如此,反革命也如此。”
階級鬥爭擴大化的實踐,反過來又為錯誤的判斷提供依據,使毛澤東晚年指導思想越來越脫離實際,對整個工作的危害越來越嚴重。從反右派鬥爭開始,這種“左”的理論和“左”的實踐的惡性迴圈,可謂愈演愈烈,黨內黨外,步步升級,終至於控制全域性,無法回頭。下面可以排一個八屆十中全會後,這種一步步升級的時間表:1963年5月,毛澤東在主持起草農村社會主義教育運動檔案時,向全黨提出:如果忘記了階級和階級鬥爭,忘記了無產階級專政,“那就不要很多時間,少則幾年,十幾年,多則幾十年,就不可避免地要出現全國性的反革命復辟,馬列主義的黨就一定會變成修正主義的黨,變成法西斯黨,整個中國就要改變顏色了。請同志們想一想,這是一種多麼危險的情景啊!”
②他在另一次談話中說:我們黨內有人主張“三和一少”
,對帝國主義和氣一些,對反動派和氣一些,對修正
①指在公社和生產隊清理帳目、清理倉庫、清理財物、清理工分。
②引自《在中國共產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1969年4月1日)。
295
毛澤東晚年“左”的錯誤思想初探982
主義和氣一些,對亞非拉人民的援助少一些。他認為這就是修正主義路線。
1964年2月,他在一次談話時又說:“三和一少”是他們的國際綱領,“三自一包”
(自留地、自由市場、自由競爭、包產到戶)是他們的國內綱領。這些人中有中央委員、省委書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