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部分(第2/4 頁)
帳,由百名女衛把守,尋常人等根本難以靠近。
三郡官員抵達以後,和樹正卿一起都被安排在外圍一座營寨中,周圍有侍衛把守,連同他們的隨從在內,任何人都不得隨意出入,這讓那些官員多少有些忐忑。畢竟他們接到訊息過來,至今連達愣的面都沒有見到。最擔心的要數梁郡太守吳俊悟和地方軍萬夫長閔博,畢竟官船是在他們管轄的地面上遇襲,如果深究起來,他們的責任最大。
直到第六天,才過來一隊侍衛,沉聲說道:“解下武器,隨某覲見!”
第12章 抓鬮
來得最早的吳俊悟、閔博已經等了好幾天,聽到有人召見,不由得精神一振。他們都聽樹正卿說過,在達愣上面還有一個年輕人。不過,大漢王朝初立,朝中高官年輕之輩甚多,就連內閣的兩位重臣魏徵和李靖的年歲都不算大,所以他們也沒有想太多,居然沒有聽出那名侍衛所說的是覲見。當然,他們的心情也是十分緊張,有所疏漏實屬正常。
穿過安靜的營寨,眼前出現了一頂大帳。大帳初看時,與其他營帳並沒有什麼不同,只是尺寸稍大一些。但細看之下,就會發現大帳外面站崗的都是身著紅色盔甲的女兵,這讓一眾官員都頗感意外。
忽然,樹正卿看到了達愣,慌忙拱手說道:“小人見過將軍!”
達愣手按劍柄,只是微微點了點頭,並不說話。看他的樣子,分明就是大帳外面的崗哨。一個侍衛都統領只配在帳外站崗,那個年輕人的身份要有多驚人!恐怕隻言片語便可以決人生死,樹正卿只覺得背上寒毛一陣倒豎。
大帳內卻十分平靜,有兩個人席地而坐,一個年輕人和一位頭髮花白的老者。年輕人樹正卿見過,那位老者他卻不認識。不過,三郡太守既是讀書人,也是前朝的舊吏,倒都認識那名老者,趕緊一齊行禮道:“見過虞先生。”
這位老者正是虞世南,劉子秋此番下江南,於文武重臣之中,只帶了他一人隨行。這一方面是劉子秋對他的信任,另一方面也因為虞世南在朝廷中所任只是閒職,離開一段時間並不會影響到朝廷的運轉。
虞世南輕輕擺了擺手,說道:“諸位請坐吧,我請你們來所為何事,想必你們都清楚了吧。”
這次劉子秋下江南,只有最親信的一些官員知道,就連他離開洛陽南郊的運河碼頭時,都由侍衛進行了戒嚴。所以今天,他也沒打算以真實身份見人,因此便由虞世南代為佈置任務,而他則好像是虞世南的一名下屬或者子侄。當然,只要是官場中人,都知道虞世南深得當今皇帝的喜愛。虞世南出行,皇帝派出御前都統領擔任護衛也不無可能。水漲船高,虞世南身邊的年輕人自然也會得到那位都統領的尊敬。偏偏這些官員誰都沒有見過劉子秋,因此這個情形也沒有引起任何懷疑。
閔博卻是心頭一緊,慌忙說道:“啟稟大人,末將正打算調集軍馬,不日進剿碭山、魚山兩處賊寇!”
虞世南點了點頭:“這兩山的賊寇已經肆虐多時,為何今日才見汝等有所動作?”
眾人在心裡已經把魯明星和那個黑大漢祖宗八代問候了個遍,你們打誰的主意不行,非要惹到官船上來,而且是為樣一個來頭甚大的船隊。當然,心裡氣憤歸氣憤,虞世南的話卻又不能不回答。譚國源只得咬了咬牙,說道:“回大人,我等守土有責,奈何兵力不濟,難以長久圍剿。而那些賊寇動輒化整為零,令我等疲於奔命,雖拼盡全力,卻不能奏效。”
“過去你們怎麼做,虞某不管。”虞世南揮了揮,說道,“虞某隻對你們說八個字,堅壁清野、步步為營!如何做,你們好自為之吧。虞某在這裡坐等你們的佳音!”
虞世南精通辭賦,卻不擅謀略,這八字方略都是劉子秋教給他的,但要是讓他再多說下去,難免露餡,而劉子秋又不想表明身份,所以這次會面也只能匆匆結束。當然,劉子秋也有刻意鍛鍊地方軍的目的,畢竟真正的精兵是在戰場上磨礪出來的,如果這三郡兵馬能夠協同作戰,一舉剿除那兩路悍匪,對他們今後的發展也是一個非常好的契機。
看到這些官員離開大帳,虞世南自己卻抹了一把汗,小聲問道:“陛下,你看他們能否成功?”
劉子秋笑了笑,說道:“地方軍早已非昔日府兵可比,裝備、訓練都是上乘,關鍵是未經實戰,將領也缺乏經驗。不過,成長總歸是要付出代價的。這一次,就看他們自己如何把這場戲演好,如果實在不行,朕再親自出馬也不遲。”
這裡屬於梁郡的地盤,一行人離開大帳後,自然都來到了梁城。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