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3/4 頁)
中國人民都抱有強烈的同情——每天晚上,船上放映電影時,都要先放映一段中國軍隊奮勇作戰的紀錄片,每每到這個時刻,觀眾中間響起熱烈的掌聲就是最好的證明!
一星期後,柯立芝號剛從英屬新幾內亞補給後再次駛上征途,收音機裡就傳來了日本偷襲珍珠港的訊息,接著,美國對日宣戰,船上的氣氛驟然緊張!船長命令船上所有人員,每日進行一次防空演習。當柯立芝號離下一個補給地斐濟島只有50海里時,該島發來情報,日本潛艇正在攻擊。
柯立芝號急速轉向。
為防止日本潛艇偷襲,柯立芝號開始走出巨大的“之”字路線,太陽一會兒在左一會兒在右,船長宣佈:全船進入戰備狀態!
美日開戰,中國赴美培訓空軍已無保密之必要,領隊賴名湯命令全體部下換穿制服,亮明身份——我們是中國軍人!
當朝霞再次灑向大海之時,50名中國小夥子身著中國空軍制服,邁著整齊的步伐精神抖擻地出現在甲板上,一時間,讓其他的人都驚呆了。在一起生活了這麼多天都看不出來,只是覺得他們都少言寡語,原來是中國空軍啊!
一片掌聲。
一些華僑都流出了淚水,連嘴裡叼著菸斗的船長都過來和大家握手:“很榮幸,你們在我的船上。哦中國軍人,好!好!”
老人說,那場面,感人啊,讓你恨不能馬上升空作戰!(學成歸國後,在中美混合團期間,老人擊落過三架日本飛機。) 2002年,酷熱的夏季,記不清是過了幾個月沒和老人聯絡,當我再次撥通那個號碼後,傳來的卻是一個陌生並且低沉的聲音:“我是胡厚祥的長子,從臺灣來,家父已於前天過世”
哦,對了,老人是從臺灣返回定居的,在電話中,他多次說,人老了,要葉落歸根、葉落歸根都在外面漂一輩子了
戰爭本身打的是經濟實力除了新疆和陝北,國內幾乎處處是戰場,昆明附近也只是相對“安靜”而已——日機隨時都來襲擾,關鍵是,巫家壩、自貢、蒙自、沾益機場跑道都是泥土,經簡單的壓平,一到雨季就是讓人惱火的泥濘,P…40也無法起降。陳納德和他招募來的飛行和地面維護人員及一百架飛機,只能在緬甸仰光附近組裝和訓練,那裡是英屬,只需和英國人打個“招呼”即可。
飛機組裝好後就是不停地訓練飛行,陳納德一掃往日之陰霾,這是他在自己的國家無法享受到的心情——在大洋那面無人喝彩的他和他整日“兜售”的理論即將在一個遙遠而又陌生的地方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
雖然在飛機數量及效能等諸多方面與日本人此時擁有的“零式”戰鬥機相比,陳納德處於劣勢,但陳納德對馬上要發生的第一仗取勝還是充滿信心,他相信自己對即將發生的“空戰”思維是正確的,且又是切實可行的!既然國內空軍參謀部對他的論調不屑一顧,那就讓事實檢驗。
第五章 抗戰中的國民政府(3)
和羅斯福、蔣介石的心情相同,陳納德和他的“軍隊”也在“等”,等待一個狠揍日本人的時機。
“等待”期間,問題接踵而至——無論是一般的訓練還是日後的作戰,飛機只要離地三尺就要燒油,是必須進口的優質航空汽油。招募來的一百多名飛行員及相當數量的地勤保障人員要吃飯,飛行需要大量的航材和配件,還有彈藥、氧氣、飛行服、墨水、墨鏡、剃鬚刀片、藥品、複寫紙、印表機、卡車,全部要從美國運來。
抗戰時,曾在美國聯絡組當翻譯的楊保煌老人說,那裝備,咱們沒法比。美國大兵光是軍服就數不清什麼呢軍服、工作服、單夾克服、絨夾克服、大小衣及皮靴,雨天有專用雨衣、雨靴,叢林中有專用吊床,冬天有鴨絨睡袋。超過三個人獨立作業,只要條件允許(有路),必配一輛吉普車
抗戰後期,王恭曾被派到關島接收美軍物資。老人說,上島後,看什麼都是眼花繚亂。當時關島是美軍設在太平洋上的一個補給基地,不說槍啊炮的,光是堆積如山的軍用毛毯,就有四五個足球場那麼多,那吉普車停的啊,把一個港口都快塞滿了,其他的東西更是不計其數,把肚子裡的饞蟲都看出來了,恨不得把這些東西都運回國,人都看傻了!一看那些東西啊就知道,日本人啊,打不贏!
張義聲從美國培訓後回國途中經停印度拉和爾(今巴基斯坦),老人說,拉和爾機場那裡原來是原始森林,沒有機場,戰爭開始後,是美軍現修的。由於樹木生長時間太久,根子用推土機都推不斷,地不平,沒辦法鋪設飛機跑道,美軍乾脆用船從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