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部分(第3/4 頁)
和他的戰友們回國所乘的C…47,也是渡運分隊的任務。
中國航空公司從70號之後所接的新機,也基本上都是由渡運分隊所送達,至於1945年之後的C…46,幾乎全是由渡運分隊送抵加爾各答的。
同樣危險,沒有“駝峰”,照樣摔!
1944年3月13日,渡運分隊機長塔特懷勒和他的夥伴駕駛新分配給中國航空公司的91號(出廠編號為100900)C…47由美國邁阿密起飛,德國戰機在地中海沿岸的攔截使他們不得不從美國本土起飛後,一路南下,準備經停古巴,然後再橫渡大西洋、印度洋至印度加爾各答。
這條航線要比以往從格陵蘭、冰島還要多繞出5000餘公里。但哪裡想到,機組在古巴停留加油後,從森亞格機場再次起飛、離地只有五十米時,遭遇“風切變”,在一瞬間,飛機墜毀在跑道上,四名機組成員全部犧牲。(注一)他們是機長塔特懷勒(Tutwiler)、副駕駛凱利(Kelly)、領航員席琪(Zech)、電報員加蘇沃斯基(Guszowosky)。
噩耗傳來,時任中航總經理李吉辰發去慰問電報: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
這封電報與其說是寫給遇難的91號機組,不如說是寫給整個中國航空公司在飛越駝峰航線中壯烈犧牲的所有中外將士!
如今,原渡運分隊的准將肩負重責,來到印度。
236本次航班將由滕納將軍擔當機長二戰期間,世界上有三條著名的航線,既不是由於它飛越之處是著名景區,也不是因為航線所經之處是風光地帶,不是,全都不是,而是因為飛越這些航線,只能給人帶來前所未有的恐懼和艱難!它們是:阿拉斯加航線、大西洋航線,駝峰航線。其中,最艱難、最難逾越的,當屬駝峰航線!
這是飛遍世界的渡運分隊對全球航線的精闢總結,雖然他們只是把飛機送到中國“家門口”,並沒有去飛越“駝峰”,但他們的弟兄、他們的朋友就在這條象徵著死亡的航線上日夜在地獄大門前徘徊。
到印度之前,滕納就已經對這條被譽為死亡之路的航線詳盡進行了解。和中航駝峰航線的稱呼有所不同,在印中聯隊,很多人把這條航線定名為“上帝的棄地”——上帝都不來的地方,我們來這兒做什麼!
的確,雖然上帝不來,但終究還是有人要來。
汀江機場,一架印中聯隊的C…46滿載著乘客正要起飛,滕納從指揮室裡衝了出來,他要搭乘這架航班。
C…46機長見到滕納,立刻從座位上站起身:“報告將軍,請您到後面。”
滕納:“少校先生,請允許我來駕駛今天這次航班。”
機長:“這”
滕納:“執行命令!”
機長:“是,將軍!”
機長把副駕駛趕到了後艙,他自己坐到了副駕的位置上,威廉·H·滕納則坐在了機長座位上。
C…46馬達轟鳴,螺旋槳輕快地轉動著。
滕納鬆開剎車,熟練地慢慢往上推動著兩個油門把柄,C…46駕輕就熟地在滑行道上快速移動。
“怎麼說,將軍?”手執機內送話器的機長看著滕納。
“照實說。”滕納目視著前方,輕輕鬆開剎車。
右座的機長把話筒拿到嘴邊:“女士們、先生們,本次航班將由威廉·H·滕納將軍駕駛,這是他第一次飛越‘駝峰’”
機長的話在後艙引起一陣輕微的騷動,對飛越“駝峰”神經已經高度緊張的乘客不知道這個叫做滕納的傢伙技術怎樣,他們可不管這個將軍那個司令的,他們需要的是,平安抵達目的地——中國昆明。
“滕納先生讓我轉告諸位,請相信,他會將本次航班平安駛達我們的目的地——昆明。飛機即將起飛,祝各位一路平安!”
送話器中,機長的聲音在繼續。
C…46的機頭剛剛在跑道上抬起來,滕納就看到跑道起降點上有大片大片汙漬,將軍知道,這是飛機墜毀燃燒的痕跡,再往前看,一架C…87像一條被無數把小刀割裂開身軀的巨大蟒蛇一樣,靜靜地臥在幾公里以外的半山腰上,還未等滕納仔細觀察,坐在副駕位置上的少校又向前撇撇嘴——不遠處,一架C…46橫臥在一處溝壑中。
第二十章 威廉·H·滕納是員干將(2)
少校扭頭看看滕納,輕輕說:“一共有十三個弟兄”
滕納點點頭,把視線投向更遠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