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部分(第4/4 頁)
大的麻煩,忍痛親手將所有寶貴資料付之一炬。母親回憶說,父親在把這些資料一本本、一張張、一篇篇投入到爐膛中去的時候,雙手一直不停地顫抖。母親說,那是父親的心在流血
為你提供的情況不一定有用,但是我們已經盡力了。
好材料,還有。
劉記者:我的父親周丕顯已逝世,我們小的時候,父親從來沒給我們講過“駝峰”的事情。
後來我們知道是因為有一次,父親聽半導體廣播,裡面說的是美國一個“駝峰”訪問團來中國昆明訪問。讓我們感到奇怪的是,和平時不一樣,父親聽完廣播久久沒有挪動腳步,一直是站在那裡沉思,我實在是感到奇怪,就去問,父親還是半天不語,最後抬起頭來說,你知道嗎,這“駝峰”,我就飛過
我頓時就瞪大了眼睛。
父親說,有一天,他們飛印度,兩架飛機。在印度再往回飛時,天就要快黑了,趕巧另外一架飛機還壞了,那架飛機的人讓父親他們先走,等他們修好再走。父親說,回來的路上,走的是另外一條航線,正飛著,前面突然出現一座巨大的山峰擋住去路,幸虧天還沒黑,父親說他們急忙拉桿就過去了。父親說,後面那架飛機一直沒回來,可能是撞在父親他們差點撞上的那座山峰上了,因為他們回來的時候天就黑了。
“另類人物”——老“頑童”陳應明絕對是個“特殊”人物,不是飛行員,也沒在航空公司上過一天班,和悲壯的“駝峰”
飛行挨不上邊,與中國空軍也毫無關係,和印中聯隊更是八竿子都打不著。但,如果談航空、寫飛行——只要是涉及人造的“翅膀”,就必須要提到他,否則,中國的航空史就要遺漏很多。
一個從小就對飛機入迷的航空“發燒友”,一個非常可愛、老“頑童”一般的老人。
只舉幾個例子。
史迪威將軍在日記中提到運往中國途中在埃及被轉至英國的A…29,這個飛機型號聽都沒聽說過,於是看得是一頭霧水。請教老人,老人在電話那邊張口即來:“啊,A…29哇,中國空軍共有十八架,1942年進來的。”
後一查資料——果然。
所有的資料中都說,當年“飛虎隊”從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