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部分(第1/4 頁)
到處都是白濛濛一片,不知飛機現在是在什麼位置、在何處。
黃煥元是中國人,但他也不知道下面是什麼地方,目前,他能提供給機長斯可夫的,就是可以肯定,51號現在是在四川境內,其他,無從知曉。
機長斯可夫只有時而讓飛機稍稍低飛,想看清地表,但馬上,什麼都沒看見,他又得讓機頭上仰——他擔心這裡有山,再低一點就撞上去!
霧太大,什麼都看不見。
時間就這麼一分一秒地耗下去,飛機存油越來越少,再找不到“機場”飛機就要停車了。
也許就像那兩個正副駕駛“推測”的那樣,黃煥元是中國人,又在自己的國家上空飛行,“熟悉”。
的確,要說“熟悉”這裡,黃煥元做不到,但是憑本能、憑直覺,他意識到飛機的下面並非是一馬平川的平原地帶,而同樣是在白雪皚皚的雪山上空,因為剛才機長下穿雲時,藉著即將下山的落日,他隱約地看見了在同等高度上有一座雪峰峰尖,若隱若現地聳立在雲端。他沒有告訴正副駕駛,擔心會影響他們的情緒。多次遇險,臨危不亂的黃煥元讓機長斯可夫一定保持高度,再把飛機航向向右偏轉一百零五度。用最大速度飛,一直飛到C…53燃油耗盡為止。
機長、副駕駛均服從報務,這在飛行中,還不多見。斯可夫也意識到可能來了大麻煩,他不顧飛機是過載,把油門杆推至最大。
C…53簡直是在咆哮著,使勁地向前衝。
紅色的油量警告燈不斷地閃亮,同時報警聲響了起來。
機長、副駕駛再一次把求助的目光轉向後座,此時,這個中國報務員是他們生還的最後的希望。
黃煥元點點頭:“可以!”
斯可夫:“背傘包,跳!”
機長繼續操縱飛機,黃煥元第一個跳出機艙,接著是副駕駛、機長
第十六章 戰爭,從未讓女人走開!(7)
51號飛機失蹤,機組人員已經三天生死不明。訊息在“中航”傳開後,又在一
個女人心靈深處,重重地一擊!
昆明,黃家大門洞開,不時有人前來慰問和悼念。有“中航”公司前來處理喪事的,有親朋好友、四周鄰居來安撫的。
黃煥元的妻子,哭得死去活來。還不到十歲的女兒黃德芬,懂事地依靠在媽媽身邊,不時地用小手給媽媽擦擦流淌不止的淚水。
戰爭,再一次把女人推到前沿,讓她們承受著本不應該承受的東西。
白花、黑紗,親屬都準備好了,馬上要開追悼會了,一個電話從成都打來——黃煥元跳傘成功,三名機組成員全部生還!
悲劇霎時轉為喜劇,喜訊傳到黃家,黃妻和兩個孩子,頓時歡天喜地。
窗外,陽光明媚!
黃煥元跳傘的位置是在四川綿陽以南英家壩,整個一個白天,他們都是在空中度過,以至到他們跳傘時,天已經完全黑了下來。黃煥元先落的地,毫髮無損,正副駕駛輕傷。落地後的黃煥元馬上承擔起救援同伴的職責。
搞不清落地的方位,在飛機上可以任由馳騁的三個人在地面上連東西南北都分辨不出,只好在野地裡呆了一夜。第二天,問當地的老鄉,知道此地是綿陽後,搭車向成都進發。
在成都,他們馬上給“中航”敘府地面航站打電話,通報平安,敘府那邊再通知昆明。
有老人告訴我,在這次機組跳傘中,黃煥元起了決定性作用,他讓機長改變航向並最大限度地飛,一直飛到C…53燃油耗盡後跳傘,是最聰明之舉。因為按C…53最後墜毀的位置看,51號迷航地點是在川西北、海拔在4000…6000米的西嶺雪山、巴郎山、四姑娘山一帶,果真在那裡跳傘或迫降,幾乎沒有生還的希望。
同樣也是迷航,也是在四川、就在成都,美軍第二十航空隊的6286號B…29就遠沒有“中航”51號C…53這樣好的運氣。
1944年8月20日下午,二十航空隊的六十餘架B…29轟炸機浩浩蕩蕩地從成都附近幾個機場起飛,這次轟炸的目標是日本八幡鋼鐵基地。
整個轟炸結束後,等到再次進入中國境內返回基地途中,麻煩降臨了——天色已黑。黑天,對於祖祖輩輩都生活在蠟燭、松明、煤油燈下的中國百姓不算什麼,但對於只靠“羅盤”指示方位的螺旋槳飛機,的確有些不便。雖然不是在駝峰航線上,但機組11名滿臉稚氣、駕駛著當時是世界上最大的鋼鐵“大鳥”的美國“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