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第2/4 頁)
是悲傷,機長陸銘逵在53號上空盤旋一週後,不顧滿載的飛機搖擺機翼會帶來難以想象的災難,他不僅搖擺機翼,還大幅度傾斜機身,向同伴、戰友告別。
白雪之下,掩蓋的是同伴的血肉之軀,註定要把靈魂留在這冰山雪峰之間的,是前天還在一起說笑的同伴,連一句話都沒有留下,他們就這樣匆忙去了,而老天吝嗇得連一掬黃土都不曾帶給他們,就這樣,任憑狂風、驟雨,暴雪對他們肆意侵襲
趁著C…47機身傾斜之際,吳子丹解下白色飛行圍巾,拉開舷窗扔了出去。
湛藍的天,冰雪映照下,一條潔白的絲綢圍巾在空中,慢慢飄落著
53號C…53失事,是“中航”在飛越“駝峰”所有失事飛機中,是惟一被同伴親眼目睹並及時測定方位的一架,53號墜毀的位置很快被通報給“中航”所有飛越駝峰航線的飛行員。很快,那段時間,幾乎大家每次飛越“駝峰”,只要條件允許,都儘量把航線往這邊“靠”一下,希望奇蹟能夠出現,看到同伴從殘破的機艙裡鑽出來,大聲叫喊——夥計,我在這裡!
沒有奇蹟。
古蒂亞在53號墜毀一週後,也來到53號上空,他看到的是冰雪消融後,53號一隻機翼攔腰插入一棵大樹中,他知道,已經沒戲了。
老人們都說,53號就是進入了“空氣袋”。
採訪吳子丹的遺孀劉芳老人時,劉芳說,吳子丹一直沒有忘記那架在叢林密境、被冰雪掩埋了幾十年的53號C…53,更沒有忘記美國機長福克斯和自己的同胞譚宣、王國樑,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加入美國“駝峰”協會後,他就致力於進山找尋,無奈,由於很多方面的因素,這件事情就這麼一直拖下來,直到在十五年前,老人突然故去,這事兒才耽擱下來。
要不是1997年,原“中航”另一位飛行員漢克斯和一群熱血且有朝氣、富有正義感的青年人上去搜尋,也許53號會和那些在“駝峰”上空杳無蹤影的人一樣,永遠長眠在白雪皚皚的群山之中。
第十五章 地面大配送(1)
“決勝”加爾各答幾乎是在恍然間,不知不覺,很難說清從什麼時候起,加爾各答就已經成為了中國的戰略縱深,一個可靠的大後方——所有歷經劫難從大西洋躲過軸心國“狼群”潛艇攻擊、再經印度洋運抵加爾各答港口卸貨的物資全部由此轉運,國民政府、同盟國間,所有人員的進出,也全是在這裡中轉。
也不只是作為國民政府通道,美國、英國在加爾各答設有辦事機構,也都使用達姆達姆機場。
1942…1945165地面大配送航委會印度辦事處、中國航空公司總部、“中航”維修基地,由中美雙方共同派員參與、專門負責轉運、分配“租借法案”戰略物資的“中國國防物資供應局”、美軍駐加爾各答補給司令部、英國皇家空軍,統統在此辦公。
這只是印度。美國方面,除了宋子文受蔣委員長指派擔任國民政府全權代表以外,從“租借法案”開始執行後,擔當“中航”最後一任總經理的劉敬宜被委任中國空軍駐美辦事處行政處長(後改為中國空軍駐美國代表團團長),同時兼任國民政府駐美國大使館航空事務參贊,主管“租借法案”援助航空抗戰器材的對華供應。(注一)宋子文給美國總統羅斯福的“備忘錄”仍然是一個接著一個。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的《劉敬宜傳》中,清楚記載:3月25日,宋子文向羅斯福提交備忘錄,要求加強對華空運和駐華美國空軍:①以後中印空運以1/2運輸機專運空軍汽油、零件等。1/2運其他物質。②陳納德要求增加驅逐機(戰鬥機。筆者)兩隊,請予撥給。③美曾允諾當年12月以前,在中國駐有戰鬥機500架,希告之其按月撥派計劃。隨後,即令毛邦初與劉敬宜等與美國有關方面保持接觸,敦促落實。後於4月30日又提出備忘錄,要求美方早日撥交對日空中攻擊所必需之汽油及飛機器材;5、6、7三個月限運噸位,宜全部供運汽油使有效的空中攻擊得以實現,7月以後,空運除少量空軍補充器材外,再運陸軍之需。5月後的備忘錄又改為6、7、8三個月,全部噸位和9月的4800噸空運量為空軍補充物資所用。
由於宋子文及毛邦初、劉敬宜的不斷敦促,7月17日,美國政府通知當年內供給中國空軍P…40驅逐機300架,每月供汽油1萬噸(注二) 每個環節都有專職的人員在操作,所有的物資全是從美國本土運至加爾各答,再從駝峰航線轉運到中國。
老人說,地球上有四大洋,中國的抗戰,除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