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第1/4 頁)
見到吳子丹,機航主任夏普問:“還飛不飛?”
吳子丹:“飛。”
“OK!”
正為飛行人手不夠而發愁的夏普高興得一挑拇指,馬上排定航班,吳子丹拎起飛行圖囊,跟著機長就走。 2002年10月22日,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江澤民贈送美國第42任總統克林頓先生的一尊半身雕塑的儀式,在美國得克薩斯州科利奇站喬治·布什圖書館舉行,而這半身雕像,就是中國航空公司美籍機長,53號機飛行員吉米·福克斯。
吳子丹就是53號C…53失事見證人之一。
1943年3月11日,昆明巫家壩機場,已經在昆明至汀江間飛過一個來回的“中航”53號C…53又一次在跑道上抬起機頭,飛機升空改平後,向著它今天最後一次飛行的目的地——汀江機場飛去。擔當本次飛行的機長是25歲的美國人福克斯(J。 K。 Fox),副駕駛和報務員都是中國人,分別是譚宣和王國樑。
三個年齡加在一起都沒有超過七十歲的“孩子”,此時根本不知道,這次飛行,不僅是53號機的最後一個航次,也是他們人生最後的句號。
跟隨在53號機身後的,是另一架“中航”48號C…53飛機,機長古蒂亞,副駕駛正是吳子丹。
據古蒂亞和吳子丹後來回憶,那天起飛後,天氣是好的,53號和48號一直是相伴而行,在古蒂亞和吳子丹眼中,前面的53號在藍天中,如同一隻美麗的大鳥一樣,這樣的場景在駝峰航線上實在是難得一見。看著看著,古蒂亞還來了興致,他讓吳子丹把杆,他自己抄起隨身攜帶的相機隨手拍下了53號飛行中的照片。然而,讓古蒂亞沒想到的是,這張照片留下的卻是53號最後的飛行。僅僅只過兩分鐘,應該是在高黎貢山脈上空,前面一公里左右的53號突然像塊石頭一樣往下掉。
還沒等後面的人反應過來,53號已經墜落。
古蒂亞和吳子丹都驚呆了,他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天氣不壞,也沒有日本人的零式機,怎麼53號連一點求救訊號都沒有發出就摔了!
後面的48號停止繼續前行,盤旋起來。
古蒂亞和吳子丹的心抽緊成一團,他們在53號墜毀的上空,一圈圈地盤旋。此時,他們多希望能看見戰友從摔破的機艙裡面走出來,不;哪怕是爬出來也行啊,那多少可以證明,他們還沒有死亡,等待著營救
48號在那裡飛了一圈又一圈,足足有半個多小時過去了,下面53號飛機殘骸靜靜地躺在山腰中,沒有一點兒生命的跡象。機長古蒂亞還想再盤旋下去,副駕駛吳子丹指指天際邊馬上壓過來的濃雲——要變天了。
前面還有艱難的“駝峰”等待穿越。48號對著地面的53號,最後一次搖擺機翼,戀戀不捨地走開了。
高黎貢山,氣候變化無常,剛才還響晴的天突然就下起了鵝毛大雪,勁風夾帶著雪片,不一會兒,紛紛揚揚的雪花把53號包裹得嚴嚴實實,福克斯和他的中國同伴們,就長眠在這雪山深澗之中
僅僅只過了兩天,吳子丹再次經過這裡。這次,他的機長是陸銘逵。飛行中,吳子丹告訴陸銘逵53號失事的位置,雖然在途中為了躲避日本人而繞了彎路,但陸銘逵還是當即決定,到53號機這裡來“看一看”。
距離吳子丹估算的53號失事現場還有將近70公里時,陸銘逵開始減速,並降低C…47飛行高度。
離53號墜落位置越近,吳子丹越是心跳得厲害,他是多麼希望當自己的飛機來到失事的53號上空時,能看到下面有人招手、蹦跳、呼救的情景。
“近了,對,應該就是這裡!”副座上的吳子丹把航圖平攤在雙腿之間,用肯定的語氣告訴他的機長。
副駕的“指點”讓機長陸銘逵一頭霧水,他點點頭,示意吳子丹往外看。
此時,吳子丹的心都快蹦了出來,他慢慢把視線瞥向舷窗外:機艙外,金色的陽光照射到白雪皚皚的雪峰上,直刺人眼。視線所及範圍內,到處是一片白茫茫的世界,哪裡有什麼“53”號的影子。
報務員也站了起來,三個人一同搜尋53號。
機艙內,無人說話,只有發動機的“嗡嗡”聲。
“被雪淹埋了”吳子丹輕輕說,不知是告訴自己的機長還是說給自己聽。一直站在身後的報務員把手搭在副駕肩上,輕輕說:“咱們走吧”
吳子丹沒有應聲,陸銘逵使勁咬著嘴唇。
不知是憤怒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