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1/4 頁)
正在這“紅旗躍過汀江”的時候,毛澤東又經歷了一番政治危機:毛澤東失去了他最為重要的職務——紅四軍前敵委員會書記!那時,按照“黨指揮槍”的原則,前敵委員會書記是紅四軍的最高領導。毛澤東失去了這一職務,意味著他失去了對紅四軍的領導權!那是一九二九年六月二十二日,中共紅四軍第七次代表大會在福建龍巖召開, 有人指責毛澤東搞“家長制”,要求更換前敵委員會書記的人選打從中共中央“二月來信”在紅四軍中傳達之後,便有人利用“二月來信”要求朱、毛離開紅四軍,希望毛澤東交出軍權。
五月,剛從蘇聯回來的劉安恭,出任紅四軍臨時軍委書記兼政治部主任。他對情況很不熟悉,軍內不服,引起黨與軍隊之間的關係緊張。這樣,紅四軍內出現反對中共領導軍隊的傾向,反對前委集中領導軍隊的傾向。六月八日在閩西長汀白沙召開的前委擴大會議上,決定取消臨時軍委。這樣,反對毛澤東的呼聲,越發高漲。
於是,在紅四軍內部,對於紅軍的領導方法和建軍原則,產生了嚴重的分歧。就連朱德和毛澤東,對這些問題的看法也並不一致。爭論的焦點是究竟在紅軍中實行“由上而下的家長制”,還是“由下而上的民主制”。毛澤東的領導,被認為是“家長制”。激烈的爭論導致了匆忙召開中共紅四軍“七大”。由於朱德是爭論的一方,會議由陳毅主持。匆忙的會議導致了草率的結果:在重新選舉前敵委員會書記時,毛澤東落選了!誰被選為前敵委員會的新書記呢?陳毅!於是,毛澤東被調離部隊,帶領譚震林、蔡協民、江華、曾志等到中共閩西特委指導地方工作,住在上杭縣蛟洋。對於毛澤東來說,他被迫離開由他一手建立的紅四軍,比上一回被“開除黨籍”更為嚴峻——因為他被“開除黨籍”之後,畢竟還擔任師長。
禍不單行。福建山區的瘧蚊,也猛烈地攻擊了毛澤東,使他患上惡性瘧疾。在缺醫少藥的那個年月,毛澤東一病數月,甚至一度病危,徘徊在死亡線上!他一會兒如同步行在酷熱的撒哈拉沙漠,一會兒又如同跌進北極的冰天雪地。
他急需治療瘧疾的特效藥奎寧。在閩西山區,弄不到這種藥,於是派了兩個地下交通員到上海為毛澤東買藥。在歸途中,其中一個地下交通員被捕,掉了腦袋。另一個地下交通員經歷千辛萬苦,總算把白色的奎寧丸送到毛澤東手中——這時,毛澤東已被瘧疾折騰得死去活來!落選和患病,這雙重打擊把毛澤東推向政治生涯的低谷。這訊息輾轉傳到莫斯科,居然誤傳為毛澤東病死!一九三○年三月二十日共產國際公報《國際新聞通訊》(英文版),誤登訃告,說毛澤東在福建死於肺病,指出:“毛澤東同志是被稱之為朱毛紅軍的政治領袖。”“中國的工農群眾將永遠銘記他的業績,並將完成他未竟的事業。”好在毛澤東是一個豁達的人,能夠承受這雙重的壓力。後來,在中共“八大”預備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上,他這麼談及:
我想同志們中間可能也有多多少少受過冤枉受過委屈的。對於那些冤枉和委屈,對於那些不適當的處罰和錯誤的處置(如把自己打成什麼“機會主義”,撤銷自己的職務,調離自己的職務等等),可以有兩種態度。一種態度是從此消極,很氣憤,不滿意;另一種態度是把它看作一種有益的教育,當作一種鍛鍊。你曉得,這個世界就是這麼個世界,要那麼完全公道是不可能的,現在不可能,永遠不可能《黨的文獻》,一九九一年第三期。
第三部分:馳騁贛南李立三 周恩來 陳毅在滬起草“九月來信”
今日的讀者,慣常以為毛澤東是周恩來的“上司”。然而,在當年,周恩來卻是毛澤東的“上司”。“二月來信”便是周恩來代表中共中央向毛澤東發出的指示。那時的毛澤東,還只是一個“中層幹部”或“地方幹部”,周恩來則是“中央首長”。當時周恩來的職務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兼中共中央軍委書記。這“中共中央軍委書記”,即今日“中共中央軍委主席”,是中共黨內最高軍事首長。中共是在一九二四年第一次國共合作時開始重視軍事工作的。中共廣東區委在一九二四年首先設立了軍事部(亦稱軍事委員會),最初由張伯簡負責。十一月,便由周恩來任部長,足見周恩來在這一方面資歷之深。
一九二六年二月,中共中央設立“中央軍事部”,由張國燾任部長。九月,便由周恩來接替張國燾,出任中共中央軍事部部長。一九二八年,在中共“六大”,由楊殷擔任新的中央軍事部部長。楊殷是孫中山的同鄉,於一九一一年加入了同盟會,一九一七年任孫中山衛隊副官兼大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