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1/4 頁)
了一天就結束了。這次會議,由於是代表不齊,無法叫“中共中央全會”,也不是“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於是稱“中共中央緊急會議”。由於是在八月七日這天開的,史稱“八七會議”。六常委中的一半人——張國燾、周恩來、李立三在南昌前線,未出席會議。留在武漢的三常委——瞿秋白、李維漢、張太雷及病中的蔡和森出席了會議。
大會的主席是一位大高個子,三十一歲,湖南口音。他便是常委李維漢(如今中共中央領導人之一李鐵映之父)。當年,他是毛澤東發起的新民學會會員,後來留學法國,在那裡加入“旅歐少年共產黨”(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旅歐總支部前身)。一九二二年底他回國,由毛澤東和蔡和森作介紹人,加入中國共產黨。他跟毛澤東、蔡和森很早便認識,他在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第二部求學時,毛澤東、蔡和森則在第一部讀書。他在一九二三年出任中共湘區委員會(即後來的中共湖南省委)書記。在中共“四大”當選為中央委員。在中共“五大”當選為政治局委員。
八七會議的透明度,要比中共“一大”高得多,因為當年會議的詳盡記錄,現今儲存在中央檔案館裡。查閱會議的原始記錄,便能得知會議的真實情況。
第一部分:毛澤東之前“火爐”裡的緊急會議 2
會議的出席者共有:
中央委員——羅邁(即李維漢)、瞿秋白、張太雷、鄧中夏、任弼時、蘇兆徵、顧順章、羅亦農、陳喬年、蔡和森。
候補中央委員——李震瀛、陸沉、毛澤東。
中央監察委員——楊匏安、王荷波。
共青團代表——李子芬、楊善南、陸定一。
湖南代表——彭公達。
湖北代表——鄭超麟。
軍委代表——王一飛。
中央秘書——鄧小平。
共產國際代表——羅明納茲、紐曼、洛蜀莫娃。
在會議記錄上,發言者用簡稱,如“邁”即羅邁(李維漢),“東”即毛澤東,“亦”即羅亦農內中不時出現一個代號“D”。經查證,“D”即羅明納茲。在原始記錄上,大會主席李維漢的開場白中,這麼說及:
在七月四日(十二日)以後國民黨政府背叛以前,常委之組成為特恩立邁太五人(即張國燾、周恩來、李立三、李維漢、張太雷——引者注),後特、恩、立到前方,現留的僅邁、太二人。在國際代表未來以前,國際曾有一訓令,對中央指出許多錯誤,指明中國共產黨有機會主義,並要中黨(即中國共產黨——引者注)開一緊急會議,指出此傾向並改組中央。後國際代表到,對此亦談很多,並決定召集緊急會議。此會議原定七月廿八開,後因為種種關係不果,直至今日才實現。
李維漢的開場白,說明了這次會議的任務是批判機會主義傾向並改組中央。
李維漢開宗明義,指出大會的任務在於糾正“錯得太遠”的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機關”,亦即以陳獨秀為首的前一任領導機關。已經“不視事”的陳獨秀,仍是名義上的黨的總書記,仍是中央委員、政治局委員,雖在漢口,卻不能出席會議——雖然這次會議是為了糾正他的錯誤而召開的。在李維漢講話之後,共產國際代表羅明納茲致辭:
在未開始報告之先,我以國際名義向大家致一敬禮。此敬禮非平常的敬禮。國際要中國共產黨集此會的原因是因中國共產黨的指導錯得太遠,不召集此會來糾正則CP(共產黨英文開頭字母——引者注)將不成其為CP了。現在中國共產黨的錯誤已經很深了,非召集此會不可。過去的錯誤是在指導機關,國際對於群眾方面的英勇的行為仍是非常滿意的
羅明納茲的長篇報告,經大會討論,後來稍作修改,以《中國共產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告全黨黨員書》發出。報告批判了陳獨秀的右傾投降主義,扭轉了中國共產黨的“指導錯誤”,結束了陳獨秀路線。
在會議記錄上寫著,羅明納茲報告結束之後,“休息半小時吃飯”,然後繼續開會,討論報告。令人注意的是,第一個發言者是“東”,即毛澤東。原始記錄上,毛澤東的發言,約為一千字。
毛澤東的話,保持著他幽默辛辣的風格。他是這樣批判陳獨秀在國共合作上的右傾錯誤的:當時大家的根本觀念都以為國民黨是人家的,不知它是一架空房子等人去住。其後像新姑娘上花轎一樣勉強挪到此空房子去了,但始終無當此房子主人的決心。我認為這是一大錯誤。毛澤東的發言,有一段話極為重要,那便是他的著名的“槍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