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2/4 頁)
至於物資財產的損失更是無法統計。回顧這場戰爭,痛定思痛,很多經驗教訓值得仔細總結和銘記。
導致淞滬會戰失敗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戰略指導思想上
蔣介石和南京國民黨政府不能立足於獨立自主,把戰略戰役的最大希望寄託於西方列強的干預上,企圖藉助別人的力量〃以戰求和〃,立足點即根本錯誤。蔣之所以從一開始就把華東和上海作為決戰地,主動出擊,其中一個重要的戰略意圖就是認為上海不僅為中國最大都市,而且也是一個國際大都市,乃〃中外觀瞻所繫〃,〃國際觀感〃十分重要,上海開戰必引發西方列強的干預。因此決定〃不惜任何犧牲,予以強韌作戰〃。在蔣看來,以淞滬會戰牽連各國在滬利益,促使美、英、蘇等大國或國際組織干涉調停,即可達到總體解決中日爭端問題,達到保障現有主權和行政領土完整的〃和平〃目的。蔣介石在淞滬會戰初期答記者問時說:現在〃所從事的戰爭,不僅是中國自己的戰爭,而應是一切委託其生命於條約的神聖和不可侵犯的國家的戰爭,尤其是那些在中國有廣大的商業利益,而目下利益正在被破壞,代表正在被驅逐的國家的戰爭。〃上海是國際貿易港,〃海口的破壞於任何國家無益〃。南京國民政府希望並且認為美、英、蘇等大國〃必能在其鄭重簽訂之國際條約下各盡其所負之義務〃,因此,〃在上海和敵人用全力火拼一番,不特轉變西人一向輕華之心,且可能引起歐美國家居間調停,甚或武裝干涉〃。然而蔣忘了,任何帝國主義都是利己主義者,他們絕不會為中國人民犧牲自己的利益,只會把中國的利益作為維護自己利益,相互之間討價還價的籌碼,隨時準備出賣。中國近代以來的歷史,哪次不是如此呢?指望西方列強全心全意地站在中國人民一邊,無異與虎謀皮。
即使是對於真正的朋友,也不能抱不切實際的幻想。須知,任何國家都有自己獨立的戰略利益,都是從自己的民族、國家、利益決策問題的,誰也不會為了別人而引火燒身。公理正義在不同的國家、民族中有不同的內容,每個國家民族總是從自己的利益出發,來理解和解釋公理和正義的。對朋友,即使是真正的朋友,也不能指望過多,更不能把本國軍隊人民的命運之〃寶〃押在別人的身上。以別人的好惡來確定或改變自己的作戰計劃。世界上只有自己能夠救自己,別人總不能代替自己,別人總是靠不住的,依靠別人也是註定要吃虧的。歷史證明,毛澤東獨立自主的思想是光耀千秋、顛撲不破的。
對〃友〃尚且如此,更何況敵乎?對敵人、對手就更不能抱不切實際的幻想,更不能存僥倖心理了。淞滬會戰蔣介石之所以在對日指揮上處處被動,死抱住〃以戰求和〃思想不放是一個根本原因。之所以產生如此重大的認識偏差,根本原因是對日本軍閥的野心之狂、胃口之大認識不足。實際上,日本不僅早已不把南京政府當作親善物件,而且是要吞併全中國。不僅要吞併全中國,還要從英、美手中奪佔亞洲和太平洋地區,胃口大得驚人,野心膨脹到超乎想像的地步。
正因為對日本野心缺乏足夠的認識,因而才發生了日本定下了攻佔南京,沿長江把中國攔腰斬斷的戰略規劃之後,蔣介石仍試圖用一次戰役反擊來迫使日本講和的可笑事情,甚至直到日軍已在杭州灣登陸,還作出是一股小分隊、不超過1個半旅團這種可笑的判斷。種種政治上的、軍事上的一廂情願,其根源蓋出於對日本帝國主義對華野心的幻想。經驗證明對自己的主要對手和敵人,必須丟掉幻想,準備鬥爭。敵人總是得寸進尺的實力主義者,只有丟掉幻想,思路才能開啟,思想才能解放,也才能取得戰爭的主動權。
二、戰略戰術方針上
除了淞滬會戰初期中國軍隊主動實行攻勢作戰外,從整個戰爭全盤來看,中國軍隊一直處於被動防守地位,在戰役中的各主要作戰階段,亦多取守勢。在敵強我弱時消極防禦,單純與敵人拼消耗,打陣地戰,只能是死路一條。蔣介石在淞滬會戰中所採取的消極防禦,被動挨打,以70萬大軍的血肉之軀構築阻擋侵略洪水的堤壩的作戰指導是非常愚蠢的。從地圖上可以看出,滬、寧、杭三角地帶猶如一隻巨大的烏龜,龜頭是上海,龜腳是杭州和江陰,上海地區實際上是夾在杭州灣與長江口之間的一個半島,而龜尾即是南京,龜背,則是一片河網的太湖流域。
//
…
對淞滬會戰敗因的反思(2)
…
在沒有制海權和制空權的條件下,把70餘萬大軍投人這樣一個地域狹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