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1/4 頁)
又醒偷簟�
惟一的幾條船被士兵擁擠著翻沉河底。地雷兵不等我軍過完即公事化地按時埋設地雷,結果炸死了不少自己人。
天上日本飛機轟炸,地上有日本追兵追擊,前方有日本軍隊圍堵,似乎四面八方都是敵人。
第19集團軍司令官薛嶽的車子被打翻,薛嶽被摔到溝裡,半天沒有緩過氣來,後在衛兵的攙扶下,方才逃走。第17軍團司令兼第1軍軍長鬍宗南在南翔西南角的蘇州河畔,遭受敵人的偷渡襲擊,司令部及警衛連被打死甚多,胡隻身狼狽逃出。第2軍軍長兼第9師師長李延年本乘車西逃,但因路塞難行,天空中又有敵機掃射,專炸小車,於是換上百姓長衫,溜之大吉。
天空中的日本飛機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低飛俯衝,狂轟濫炸,瘋狂掃射,中國士兵成片成片地倒下,血肉橫飛,哀鴻遍野。路邊水溝中隨處可見腫脹發臭的屍體。
日軍分成小股或明目張膽或化裝潛行,混在中國大軍中到處製造恐慌,盡興地開槍射擊中國軍人,竟然無人加以制止,加以還擊,從而使混亂更為嚴重。
本來按預定計劃,上海我軍撤到蘇福線和錫澄線要依託這兩道屏障阻擊日軍,配合以南部的乍浦至嘉善的乍嘉線、海鹽至嘉興的海嘉線70公里防線阻擊日軍,這就是不惜花費巨資,請德國顧問設計,從1934~1937年苦心經營3年才修成的〃東方馬其諾〃防線。但是軍隊倉促撤退,建制被打亂,群龍無首,大軍已成驚弓之鳥,加上防守看管這些工事的地方官員和民團率先逃跑,無人指引或找不到開門鑰匙,或雖開啟門,但內中積水過多,不能作戰,或雖有一些可以作戰,但不能形成有力防禦體系,〃東方馬其諾〃防線形同虛設,一點作用也沒起到。
//
…
全線潰退(2)
…
11月9日,中國軍隊西撤後,入侵日軍在街頭狂叫。
許多沒有來得及撤離的中國軍人大批被槍殺或被迫當了俘虜。
被日軍炮火趕出家園的城鄉居民,湧入租界避難。
很多參加過淞滬會戰的老人回憶起這段不堪回首的舊事,無不痛心疾首:沒想到3個多月我們都堅持下來了,儘管傷亡巨大,但大家都覺得值,沒人感到後悔,最後卻偏偏弄成了虎頭蛇尾,無謂地造成了很大的犧牲,真是太令人傷心哪!
老人們唏噓感嘆,流淚,一個勁搖頭:太慘啦!太慘啦!淞滬抗戰,以這樣的情形收尾,我們不甘心!
1937年11月12日,悽風苦雨中,大上海淪陷在日寇鐵蹄之下。轟轟烈烈的淞滬大會戰宣告結束。
血紅的膏藥旗飄揚在上海的大街小巷,槍炮聲逐漸稀疏,鮮血與死亡陪伴了上海3個多月,大上海淪陷了,但中國不會滅亡!
//
*第七章痛定思痛
淞滬會戰是抗日戰爭時期中日軍隊之間的首次主力會戰,交戰雙方總共投入近百萬兵力,在3個多月的時間內激戰於以上海為中心的長江三角洲地區,是抗戰八年中規模最大、時間最持久的戰役之一,震驚世界。
…
對淞滬會戰敗因的反思(1)
…
淞滬會戰是抗日戰爭時期中日軍隊之間的首次主力會戰,交戰雙方總共投入近百萬兵力,在3個多月的時間內激戰於以上海為中心的長江三角洲地區,是抗戰八年中規模最大、時間最持久的戰役之一,震驚世界。
縱觀淞滬會戰中,參戰日軍無論在兵員、武器,以及戰鬥力都是遠遠超越中國軍隊的,惟獨那不怕犧牲、奮勇殺敵的精神為中國軍隊軍所獨有。此役中國國力和軍力雖不如日本,但軍民拚死殺敵,終以25萬人傷亡的代價,斃傷日軍9萬餘人,狠狠地打擊了侵略者的氣焰,粉碎了日本3個月之內滅亡中國的迷夢。併為上海和長江下游工廠與物資內遷贏得了時間,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也具有重要影響和地位。當時英國特派駐上海軍事觀察家埃文斯。福代斯。卡爾遜寫道,淞滬會戰足以證明兩點:1。中國已下決心為他的獨立而戰,而且中國軍隊確有作戰的能力;2。日本軍隊自日俄戰爭後被世人認為是可怕的軍隊,這次經中國一打,降到了第三等國的地位。中國軍隊此次抗戰英勇堅毅,使世人刮目相看,恢復了自己的榮譽。
不管這是否為溢美之詞,但一個不爭的事實是,淞滬會戰最終失敗了,中國不僅兵員損失巨大,還丟失了上海和蘇杭等城市及江浙一帶的富饒土地,民眾百姓流離失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