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部分(第2/4 頁)
實。
但這個問題這麼直接地問工部尚書徐光啟,讓人聽來有點刺耳,臺下有不少人暗自為那提問的人捏了把汗。
第四百七十一章 全面教育
出乎他們意料的是,徐光啟一點都沒生氣,仍然微笑著回答道:“道路衙門掌管錢財和修路進度以及質量,地方官府負責施工,朝廷派御史巡查,各出資方也可派代表隨御史查賬。”
這個結論是鍾進衛所建議的,經過皇上准許,內閣同意。因此徐光啟早有心理準備,否則的話,恐怕還真難說徐光啟還會不會微笑著回答這個問題了。
臺下的人一聽徐光啟的回答,沒想有這麼一個結果,對出資修路賺錢的信心一時大增。
另外一人有了剛才這人的問話為基礎,擔心提問時間要到了,就一口氣提了一堆問題道:“請問徐大人,這修路成本是如何估算的?車輛費用收取的多少,是怎麼個定法?為何不收取路人的費用?我等收回本金利潤後,這收費情況又將是如何?”
如果成本太高,那麼這回錢的速度必然會變長。對於有能力的商人來說,資金快速回籠也是他們所期盼的。
如果車輛費用收取過多,那麼他們自己前往張家口互市的話,成本就高,無形中就會減少他們在修路上所獲得的利潤。
如果收取路人的費用,那麼對他們來說,必然能減少部分支出,也可以縮短點收回錢的時間成本,這是他們所期待的。
如果車輛費用一直保持不變,那麼他們在修路上所獲得的利潤最終又將吐回去。
臺下這些世家商戶都是有身價的人,對賺錢的門道都比較清楚,因此這人問出的問題,對他們來說都很重要,也格外關注。
徐光啟不慌不忙地飲了口茶,眼角飛快地瞥了下二樓鍾進衛所在的那處窗戶。
他不知道為何鍾進衛肯定臺下這些人會問出這些問題,在事先的討論中已經一一有了答案。
“修水泥路的成本,大致在水泥和人力兩個方面。今時不同往日,京畿之地的百姓也和你們一樣在建虜入侵中,遭受了重大損失。因此皇上在本次修路中,除了讓修路百姓能吃飽飯之外,還給予一點點銀錢補助。另外,由軍隊中改編出來的建築軍,其士卒的收入會高一點。最後一部分因罪勞役的則無銀錢補助。”
徐光啟放下茶杯後,從容不迫得解釋了起來。但他看到臺下有人聽自己說到這裡,一幅欲言又止的樣子,心知他們想說什麼,就繼續道:“不管是普通百姓還是你們世家商戶,都是皇上的臣民,皇上自然要一體視之。你們有了補助,當然也得給普通百姓一點補助。不過你們放心,皇上考慮到修路成本可能會過高,因此下了聖旨,讓國企以及其低廉的價格提供修路所用的水泥。”
臺下的世家商戶一聽,這其實就等於是拿水泥的錢去給那些修路的人做補助,這倒差不多。不少人略微點頭,表示同意,而後聽著徐光啟繼續下一個問題的解答。
徐光啟把他們的神態轉變都看在眼裡,不置可否,繼續解答下一個問題道:“水泥路收費的考慮,主要是對水泥路的損害程度而言。路人行走,對於水泥路基本無甚影響。但車輛不同,特別是運貨的車輛,幾倍甚至幾十倍於路人的重量,水泥路就是再堅固,天長日久之後總歸還是會被壓壞。因此才有了對車輛收費,路人免費的收取方式。”
徐光啟的這個解釋,臺下人倒是理解,關鍵是這個收費價錢如何,他們都很關心。
“至於收取車輛價錢幾何,朝廷已做過事先估算。以一輛車走以前的泥路所花的費用,對比在水泥路上所花的費用後,收取其中差價的百分之五十作為每輛車的費用。如此一來,商戶走水泥路其實還是賺錢的。”
人人都有本帳,徐光啟都說這麼清楚了,這些世家商戶自然也清楚走水泥路的好處。除了便捷之外,甚至他們更知道一點,車輛比起以往,還能多拉一些貨物。而且這水泥路的作用,在雨天將會體現得更是明顯。
徐光啟瞧了一眼在給自己的茶杯裡添茶倒水的吏員,然後繼續說道:“朝廷所收取的費用將會用於三個方面。第一,是維護水泥路所需,由道路衙門掌管。”
臺下的人對這點毫無疑義,紛紛點頭。
“第二,是償還各位出資人的本金利潤。”
這個也沒有疑問,臺下的人接連不停地點頭。
“第三,所修之路所在地方辦官學所需。”
當徐光啟這第三點一說出口時,底下頓時響起了“什麼”、“啊”、“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