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部分(第1/4 頁)
顯現。”
在場這些商人或其東家都是有見識的人,就是徐光啟不說,他們也能想象前往張家口路上的人流車輛將會驟增,徐尚書所言的道路之瓶頸是真實存在的。
“諸位中就有不少人會運貨去張家口,再販賣蒙古的特產返回京師吧!這車來車往的,晴天好說,但下雨之後呢?”徐光啟問臺下的這些人道。
“水泥修路!”臺下一人脫口而出,把此次會議的主題給點了出來。
“對,朝廷為解決大明百姓前往張家口貿易的路上難題,決定用水泥重修京師到張家口之路。”
徐光啟說到這裡,用細棒指著地圖畫了下路線圖,然後繼續說道:“水泥修路的好處就不必本官多說了吧,你們來時就應該有過體會。”
臺下的聽眾都一起點頭,水泥修路,不但遇雨不濘,而且車輛速度還會快不少,更省力,甚至塵土都會少很多,可謂好處多多。
“皇上知道在座的很多人在京畿之地都有產業、生意,建虜肆虐之時損失頗重。因此趁著此次機會給大家一個補償,讓大家都能賺上一筆,因此把水泥撥了出來,用於修路。”
徐光啟的話音一落,場內馬上又響起了一片“嗡嗡嗡”地聲音。沒想到皇上竟然這麼好,還想著他們損失慘重。不過他們也沒想明白水泥修路又怎麼給他們賺錢。
徐光啟稍微等了下,見臺下還是安靜不下來,就用細棒輕輕敲了敲木牆。
在看到臺下都安靜下來後,他才說道:“聽本官說完,你們就知道如何賺錢了。”
聽徐光啟這麼一說,臺下頓時變得更安靜了,有想放屁的人都使勁憋著屁,不敢發出聲音而使自己聽不清這賺錢之法。
“這京師到張家口的路,朝廷決定由民間出資修建,而後收取過往車輛的過路費以補償出資的百姓,至三倍本錢為止。”
徐光啟看到臺下又有交頭接耳的趨勢,當即提高了聲音說道:“當然,你們不想出資也沒關係,修建水泥路的錢將由國企來出,朝廷也是修得起的,收費照舊。”
說到這裡,他環視了臺下的人一圈,才又說道:“本官給各位一刻鐘的提問時間,任何問題都可以問。”
一邊的吏員早有準備,從一邊搬來凳子和椅子,請徐光啟坐下,並茶水伺候。
雖然徐光啟是工部尚書,但事關賺錢大計,還是有人大著膽子問了:“草民請問大人,這朝廷修路還要收過往車輛之錢,這是前所未有之事,如此做法是否妥當?”
不少人一聽,特別是那些準備做大張家口生意的商人,暗中叫好。
徐光啟早就料到有人會有此一問,他抬頭眉毛一揚,反問道:“這從前所修之路可是水泥路?如果諸位都要堅持,那也可以。本官奏請皇上,原本之路保留一條給你們走。由國企出資另新建一條水泥路,給那些沒有異議的商家來往。”
那些對徐光啟之前說得可收三倍本錢利潤心動的人,聽到說要由國企出資另建,那還了得,都出言駁斥先前提問之人道:“這水泥乃是朝廷專賣之物,豈有白白送與你的道理。”
“皇恩浩蕩,給了我們一條補償損失的機會,你不要,我們要啊!”
“這是朝廷體諒我們商人的旅途之苦,我們商人又怎能自私如此呢?”
“。。。。。。”
先前提問那人被這些人說得把頭都埋到了褲襠裡去,打死都不想再抬起來。
沒想自己這麼一問,變成了不識抬舉,一心想沾朝廷便宜的奸商了,要是讓工部尚書看清了臉,以後就沒法在大明混了。
徐光啟在臺上看了,心中不由暗暗佩服中興侯。這邀請名單中的玄機,註定了這些商人不是鐵板一塊。
他估摸著差不多了,就抬頭示意了下站一邊的司儀。
那司儀一見,就提高嗓門道:“肅靜,有問題者速提。”
問題肯定是有不少的,經司儀這麼一提醒,想起徐尚書只給了一刻鐘時間,馬上就有人問了:“這錢是怎麼個出法?”
徐光啟見這問題上道,就點點頭說道:“道路衙門會估算修路的費用,分成若干份,爾等購買份數即可。日後不足,則會追加份數,再使人購買之。”
“請問徐大人,這錢是否用到了修路上,我等如何知之?”另外一人因為提問時間有限,一咬牙問了他認為最為重要的問題。
這個話題也是臺下所有想出資的世家商戶所關心的,無論如何,朝廷官吏在錢財方面的風評不佳,這是毋庸置疑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