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部分(第3/4 頁)
之類的不少聲音,他們沒想到竟然會有這事。
徐光啟瞥了一邊的司儀一眼,司儀連忙大聲道:“肅靜,肅靜!”
畢竟臺上的是朝廷的工部尚書,大明最高階別官員之一。因此對於底下這些人來說,官威還是很強,讓他們紛紛閉嘴看著臺上。
徐光啟略帶嚴肅地道:“當今皇上,乃是不世出的仁主。真正地想把大明百姓都教化為知書達禮之人,懂得溫、良、恭、儉、讓、忠、孝、仁、義、禮、智,這也是我們天朝和蠻夷的區別所在。不過你們放心,所辦官學將只免費給**兒童學基礎的知識之用,花不了多少錢。”
徐光啟說到這裡時,心中已帶了一絲嚮往,自己寫得數學基礎教程終於快要用上了。
這個訊息實在太震撼了,又是前所未有過的事情。讓那些泥腿子的孩子也能讀書識字,這多少讓在場的人感覺有點不快,感覺有損讀書人這名號。
但這又是儒家所倡導的目標,一直想實現卻又未實現,停留在口頭上的一件事。
他們本身多為商人身份,現在雖然地位不同了,但嚴格說起來的話,也還沒資格去說三道四。
不過眼下他們關注的是賺錢的事兒,又聽徐光啟解釋說只是基礎教育,花不了多少錢,心中就又接受了一點。
一些心思敏捷的世家商戶從徐光啟的這段話中,飛快地聯想到了朝廷怕是會在全國推行此法。
因為朝廷這政策顯然是要覆蓋全國的,而且單獨成立了道路衙門,顯然也不會只修一條路而已,估計以後修路都會參考這第一條水泥路的模式。
這麼一想,還真有可能實現這一曠世大業。不過那些偏僻的地方,路不好修,修了又沒幾輛車,這種地方就不好說了。
他們不知道的是,鍾進衛也早提供給朝廷一個解決方法,來解決修路所覆蓋不到的地方。就是由國企來作為這個方案的補充,出錢給那些偏僻地方做基礎教育。
不過這基礎教育在推行下去的時候,還是出現了連鍾進衛都沒有估計到的阻力。不過可以理解,因為這阻力來源於鍾進衛所在時代已經消亡的地方。
第四百七十二章 修路基金
徐光啟不管臺下各種表情,繼續說道:“這費用中的第二部分,即償還出資人的本金利潤完了之後,將在車輛費用中減去這部分。也就是說,車輛費用將會降低不少。”
說到這裡,才總算答完了剛才那人提出的一連串問題。不過從時間上算,也已超出了徐光啟之前所說的一刻鐘時間。
徐光啟覺得差不多了,就站了起來,對臺下人說道:“朝廷是考慮到各位的情況,因此才召集你們前來,事先給你們說明這水泥路之事,給予你們優先出資權。明日一早就將貼出告示,把這情況通告京畿之地。如果出資不足的話,國企將會出面賺取這三倍利潤。”
說完之後,徐光啟不再管他們,拍拍屁股走人。
徐光啟最後這話其實是將他們軍的,由國企來做這個事情,雖然說也可以,但目前國企規模還不大,且正鋪開了好多事情在做,一下拿不出那麼多本錢,勢必會拖慢修路的進度。
另外還有一個不願國企出面的原因是,鍾進衛所提出的要充分利用民間的資金,把市場搞活起來,就能帶動大明的各行各業蓬勃發展,光靠朝廷的話,力量還是有所不足。
鍾進衛一直觀察著臺下的那些人,在徐光啟走入後臺後,他們並沒有馬上離去,而是互相交談,還有不少人則去和一邊侍立的道路衙門吏員問情況。
“中興侯,諸事都順吧!”徐光啟回來,看到鍾進衛在看著樓下,就笑著說道。
鍾進衛一聽,轉頭看向徐光啟,也跟著笑笑。
待他坐下後,鍾進衛才說道:“還行,今天的事情突然公佈,對他們的衝擊比較大。又因為各自的利益不同,有部分人已經在和吏員溝通了。其他看到這情況的人。。。”
鍾進衛說到這裡,又指向樓下一些原本自己聚在一起交頭接耳,現在也已跑去和吏員溝通的人,繼續說道:“這些人看到大勢已去,也想著能賺點就賺點了,估摸著修路的大部分錢將很快到位。等佈告貼出去後,另外一些得到訊息的豪商也會參與進來。”
徐光啟將身子往椅子後背上一靠,抬頭看著天花板,感嘆道:“老夫就等著全民教育的那一天到來,可惜那將成立的教育部,被首輔給搶了去。”
儒家育人的觀念是根深蒂固的,尊師重教也一直是儒家的傳統。不能當這千萬人的師長,對於一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