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3/4 頁)
了3000多年嚴酷的種性等級制度,中國的秦始皇奠定了延續2000多年的封建集權專制統治制度。一種制度一旦建立就具有極大的參照性和延續性。印度歷史和中國歷史都走了這樣一條專制和等級制度的道路,以致近代以來這兩個國家在沉重而龐大的歷史包袱壓抑之下,遲遲難以進入現代民主法治文明。更主要的是,不打破封建極權專制,人民就得不到他們應有的權利。中國直到今天都在為恢復民權而努力,可見這一專制傳統是多麼難以擺脫。
由於不平等的待遇往往是在強權下形成的,因此,反抗不平等待遇便也是人類歷史的主要內容。秦末農民起義領袖陳勝的一句“帝王將相寧有種乎”,便是反抗不平等待遇的突出表現。當然他的話的另一層意思就是:一旦我勝利了,那就是讓我來當皇帝。人類社會稍稍發達了一點之後就再也沒出現過原始共產主義那種和睦情景。為什麼?因為人類歷史是一部追求特權和不平等待遇的歷史,又是一部反特權、追求平等待遇的歷史。如果大家都是追求特權,那這個社會就是一個特權社會。只有獲得特權,才能多吃多佔。人類的貪慾就是這樣。如果都反特權,這個社會就是一個公平社會。回顧歷史,幾千年來,惡劣的人性導致了社會必須在一種以惡制惡的模式下執行。當善戰勝不了惡,人民便要屈服在強權之下,順應強權政治。同時,維護強權政治秩序的倫理學說便應運而生。
孔子便是這種學說的代表。孔子可以說是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中人格卑劣的一個。隨便抓出一個當時的學問家,例如墨子,老子,荀人,莊子,人格都要比他高尚。但就是這樣一個奴性十足的人,卻最適合統治者的需要,最被統治者青睞。因此,後來孔子的地位被抬得最高。這真是中華民族的悲劇。漢武帝一個“廢除百家,獨尊儒術”,便奠定了中國人民幾百年來的政治待遇。中國人民的人性尊嚴和人格尊嚴,經秦始皇的一場焚書坑儒和漢武帝的獨尊儒術,被徹底泯沒。沒有脊柱的中國人只能匍匐在封建帝王面前過了幾千年。
但我不是完全的悲觀主義者。中國人民高尚人格的光輝一面在歷史上時時閃耀著。幾千年間,人民沒有一刻停止過為爭取平等人格而鬥爭。近代誕生的進行革命鬥爭的中國共產黨人,就是這種高尚人格的代表。他們為了使窮苦人民擺脫屈辱的人格待遇,前赴後繼,英勇奮鬥,終於建立新政權。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無產階級革命是對以等級製為核心理念的儒家思想的沉重打擊和批判,是追求人類平等原則的具體體現。
人性有善有惡,惡的一面有自私、貪婪、暴戾、獨裁、專制。封建制度恰恰代表了人性惡的這一面。如果探討人類社會為什麼會出現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最終原因要從人的自私本性中去尋找。人類這種動物總是追求無限地擴張和佔有,要達到這一目的就必須具有特殊的權力和特殊的待遇。因此,不要認為人類歷史是一部追求平等和自由的歷史,實際上在漫長的幾千裡,人類一直是在追求不平等。誰透過暴力和智力奪取了政權,誰就享受特權和不平等待遇。反抗不平等者最後的走向都是達到不平等。歷史的改朝換代只不過是推倒一個不平等者,換上另一個不平等者。直到今天這種迴圈還在世界上那些非民主國家發生著。
由此我們對人類待遇有了另一角度的認識,人類為什麼會有各種待遇?說到底是人性擴張的表現。認真觀察人的本質,人的本質就是追求時空佔有的最大化,並且這種佔有是無止境的。人類的權力慾壑難以滿足,財富和精神欲壑也難以滿足。權力再大的人也不會停止對權力的擴張。這種對時空的佔有不僅表現在權力和財富上,還表現在精神和思想上。統治者的思想往往是主導思想,統治所表現的內容更多的是在精神方面。漢武帝獨尊儒術就是對人精神空間的統治和控制。人們著書立說也是對人精神控制和影響的表現。所以人這種動物,對外界佔有的擴張性很強。直到近代,人性這種惡行擴張本能和無限佔有慾望才遭到了分析批判,人類的權力和權利佔有和擴張慾望才遭到了遏制,並趨於理性化。這一貢獻首先來自17世紀荷蘭的學者雨果·格老秀斯,他說:“任何事物如對理性的人類所成立的社會本性有所衝突的,都是不公道的。例如,僅為著自身的利益而剝奪他人的東西,便和自然法相沖突。”'浦祖興《西方政治學說史》第181頁,'
人們通常都將格老秀斯的理論作為法哲學新紀元開始的標誌。在這一世紀,西方政治學說完成了從與神學相結合的狀況中逐漸解放出來的過程。為此做出貢獻的有後來的霍布斯、斯賓諾莎、洛克、孟德斯鳩、伏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