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2/4 頁)
把戰爭“國際化”將是“唯一可供抉擇的辦法”。
1955年1月,他又催使美、法在東南亞集體防務條約組織在舉行曼谷會議以前,決定“保護”南越的政策,並同意由南越派兩名觀察員參加曼谷會議。吳庭豔堅決反對“分治”越南,在日內瓦會議前曾威脅說:“分治只是一場更殘酷的戰爭的前奏。”這除了吳庭豔懷有要充當越南全國領袖的願望外,主要是因為吳庭豔的家族所在地區的廣平省是在16度線以北,同時以他為首的天主教勢力主要是在北越,天主教勢力最大的發豔和裴朱教區位於紅河三角洲東南部;所以日內瓦會議後法軍從三角洲撤退時,他曾堅決提出抗議,並叫嚷要“反共復國到底”!
南越外交部長陳文杜是吳庭豔的心腹,他在1954年7月吳庭豔組閣時任此職,後接替阮定國為出席日內瓦會議南越代表團團長。陳文杜屬於反法、親美、反共的“精神派”。在日內瓦會議時,他反對孟戴斯一弗朗斯單獨與越南民主共和國簽訂暫時將越南分治、實現停火的協定。他認為這種做法是“不仁義的”。在日內瓦會議最後一次會議上,他曾在美國示意下對印度支那和平協議提出一連串的反對意見。但在會後表示:越南民主共和國和南越雙方都不會用武裝進攻方式來統一越南。
對“東南亞集體防務條約組織”,1954年10月陳文杜說該組織的形成是“日內瓦條約的必然結果”,是“保衛我們國家的一把傘”。並希望在南越受到“進攻”時,該條約組織的國家“迅速採取行動。”
日內瓦協議簽訂後;南北越的實際停火線在東華與柬輝之間。丟庭豔認為:“如此分治乃非我之本意,揮戈北進,統一全越,乃是寸間問題。”而時代、國家和人民期望他“完成這一偉任”。
吳庭豔經常對其心腹們說“大器晚成”。他說:一人如此,一國亦然。“自由越南”的誕生,任務雖艱,但他吳庭豔毫不動搖,“對治好越南,完成統一大業充滿信心”。他經常以自詠英國大詩人拜倫的兩首詩來激勵自己的意志。這兩首詩是:
希臘啊!
你本是和平時代的愛嬌,
你本是戰爭時代的天驕。
撒藏波歌聲高,
女詩人熱情好。
更有那德羅士菲波士榮光常照。
此地是藝文舊壘,
技術中潮。
只今在否?
算除卻太陽光線萬般沒了。
馬拉頓前啊!
山容縹緲。
馬拉頓後啊!
河門環境。
如此好河山,
也應有自由回照。
我向那波斯軍墓門憑眺。
難道我為奴為隸,
今生便了?
不信我為奴為隸,
今生便了。
吳庭豔自喻為前一首是“今天北越的寫照。後一首詩卻可鼓勵越南人民在為奴為隸中解放出來”。吳氏要為“建設大越南、完成大統一奮鬥終生”。他大發狂言:“今日越南正面臨新殖民主義者的威脅。北越的同胞還在國際共產主義者鐵蹄蹂躪之下。過著悲慘的日子。是為自己、為同胞該奮起消滅暴政的時候了!”從這裡可以看到吳庭豔是何等狂妄!
就這樣,在“反共復國”旗幟下,吳庭豔集團不僅加緊招兵買馬,擴充軍隊,而且瘋狂對其統治區的抗戰有功和要求和平統一的人員肆意迫害。據越南民主共和國國防部副部長謝光寶在記者招待會上揭露,在日內瓦協議簽訂300多天來,在南部地區各省中就已經發生了侵犯民主權利的事件3000多起。在這些恐怖和報復事件中有800多人被殺害,成萬人被捕或遭傷害。吳庭豔集團不僅對那些被懷疑曾參加抗戰活動的人採取歧視和報復政策,而且還殘暴地壓制那些不願意跟他們走的人,也就是說反對他們依附美國。破壞和平統一的人。迫害恐怖行動還在繼續,致使數十萬人陷入悲慘境地。
儘管如此,越南民主共和國政府為了和平統一大業,仍採取了委曲求全的剋制態度。
1955年7月19日,范文同副總理在致南越“國長”和“總理”的照會中再次表明越南民主共和國的立場。
照會說,經過了多少年的戰爭,日內瓦協定已經在尊重越南、柬埔寨和寮國的獨立、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的基礎上,為印度支那各國帶來了和平。關於越南,日內瓦協定規定了停止敵對行動,取得政治解決,以便鞏固和平,透過自由普選實現越南的統一。
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