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2/4 頁)
增,人民軍須作更加充分的準備,指揮部決定推遲原定一月下旬對敵發起攻擊的時間。
根據敵人屯集重兵、防守嚴密的特點,人民軍前指研究決定,變速戰速決為穩紮穩打,由外圍而縱深,一個據點一個據點地殲敵,待條件成熟後再實行總攻。這種打法可使人民軍始終處於主動地位,較有勝利把握,也符合中共中央軍委對軍事顧問團的指示精神。
1954年1月24日,中共中央軍委在致軍事顧問團團長韋國清的電報中指出:“攻擊奠邊府時,首先不要四面圍攻,平均使用力量,要以分割包圍的辦法,一股一股地殲滅敵人。”1月27日,在復韋國清關於改變對奠邊府打法的報告的電報中再次指出:“對奠邊府的攻擊,應採取分割包圍、一股一股地殲敵,每次大約殲敵一個營左右。只要能全殲敵四五個營,奠邊府敵可能發生動搖,或向南撤逃,或繼續增援。兩種情況均於我有利。”實踐證明,這種穩紮穩打、逐步殲敵的戰法,是符合奠邊府戰場敵我情況的。這種戰法被形象地叫做“剝竹筍”,一層一層地剝,一口一口地吃,最後全殲敵人。
為了統一作戰思想,提高勝利信心,人民軍前指於1954年1月24日和2月18日兩次召開戰前幹部會議,傳達和討論作戰計劃。武元甲、黃文泰兩將軍先後作了報告,中國軍事顧問團負責人韋國情和梅嘉生應邀分別在這兩次會上講話。他們以充分的事實說明敵人不斷失敗,人民軍日益強大;說明越南勞動黨中央和總軍委的作戰決心、戰役計劃是有充分根據的,是完全正確的,人民軍有條件有能力奪取這一空前規模的攻堅戰役的勝利;鼓勵各級幹部克服一切困難,打好這一硬仗,使人民軍大大前進一步。
奠邊府戰役初期,越南工兵在距離前線200公里的地段上,負責修路和排雷工作,他們在彈雨和烈火中奮戰了上百個日日夜夜。為了破壞戰役的進行,法國飛機幾乎天天進行狂轟濫炸。他們先扔幾批觸發炸彈,炸燬觀察臺,破壞道路,把路面炸松。然後扔定時炸彈,讓它們深深地埋藏在鬆土層裡。最後扔蝴蝶彈,使清除炸彈和修復道路的工作更加危險。
為了保證道路的暢通,為了保證軍事物資和大炮儘快地運到前線去,工兵們不避艱難險阻,及時地排除了一個一個的定時炸彈。負責在哥內岔道口執勤的工兵班,在他們的工作日記上曾記下了如下的數字:
1953年12月24日14時,法機B—26四架,投觸發炸彈20枚,定時炸彈13枚。我全班完成任務。
1953年12月25日13時30分,法“鵝頸式”飛機4架,B—26飛機兩架,掃射公路兩側,投定時炸彈6枚,母蝴蝶彈1枚。在探測定時炸彈時誤觸蝴蝶彈,一戰士負重傷,全班完成任務。
1953年12月26日15時,法機B—26兩架轟炸岔道口,投觸發炸彈20枚,定時炸彈14枚。全班完成任務。
1953年12月27日9時,B—26式飛機7架,進行狂轟濫炸,敵機投彈命中觀察臺,值勤副班長英勇犧牲,有一支步槍被砍斷了半截槍筒。接著一顆顆炸彈像驚雷似的炸開了。路面上硝煙瀰漫,塵土飛揚。過了一個多小時敵機又來了。這一回敵機分3架一組,l架一批,前一批扔完炸彈飛走了,後一批又來接替,一直騷擾破壞到太陽落山。觸發炸彈、定時炸彈、重磅炸彈、子母彈像滂沱大雨直往路面傾瀉。整段公路在雷電中,在一團又一團的連綿不絕的滾滾濃煙中消失了。
英雄的工兵戰士們,他們的眼睛被硝煙燻得辣痛,但仍牢牢盯住每次掉下來的炸彈。他們冒著生命的危險,設法消滅那些埋伏在路面底下的“鋼鐵敵人”。他們拿著鐵錘、鉗子,起卸定時炸彈上的雷管。這一夜,他們一共挖出了33枚定時炸彈,保證了大路的暢通。
在部隊進軍的路上,到處是衣衫襤樓的從敵佔區逃出來的難民。他們面容蒼白,傷痕斑斑,在洪勒林口的一群難民是剛從芒清逃出來的。法國鬼子拆毀了他們的房子,剷平了他們的村寨,構築了據點。許多人被槍殺,屍體漂滿了諾侖河面。所有的水牛、黃牛、雞、豬都被搶光了。為了便於控制,法軍還把鄰近幾個村寨的居民都趕到龍崖寨集中起來,然後用密密麻麻的鐵絲網把這個寨子圍住,並在四周佈下地雷網。
法軍軍官和外籍僱傭兵整天衝進寨子去拷打青年,強姦婦女。凡被發現是幹部、游擊隊員或是參加過原有的各種愛國團體的人,都被抓去或當場槍殺。那些表示反抗或發點牢騷的人也都立刻被銬上手銬腳鐐或被處決,敵佔區的人們實在太苦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