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1/4 頁)
話駁厙�慕�ァ�
人民軍各路部隊,捷報頻傳。奉命開赴下寮的人民軍一○一團先遣營,於1954年1月31日向芒買省會發起攻擊,殲敵1個營並佔領阿速坡。下寮守敵僅指揮官是法國人,其餘都是寮國偽軍,戰鬥力極弱。人民軍乘勝前進,迅速解放了芒買全省和沙拉灣省大部地區,約佔下寮總面積的2/3,與越南五聯區新解放的西原北部地區聯成一片,形成極為有利的戰略態勢。與此同時,越南人民軍西北部隊進軍豐沙裡,於1954年2月中旬全部解放了豐沙裡省。至此,上寮解放區擴大了1萬平方公里,與越南西北解放區聯成一片。奠邊府之敵更加孤立了。
就這樣,越南人民軍在寮國人民武裝的配合下,向上中下寮和西北部地區的攻勢獲得了很大成功,這就完全打亂了納瓦爾的戰略部署,迫使他不斷分散機動兵力,被動應付,疲於奔命,其氣勢洶洶的所謂解決印支問題的軍事計劃成為泡影。這對人民軍奪取奠邊府戰役的勝利,在戰略上創造了非常有利的條件。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第六章 奠邊府大捷
奠邊府城傳捷報,敵人哭來人民笑;
鋼鐵堡壘無所懼,奮勇殺敵盡英豪。
面對著越南人民軍的猛烈進攻,法軍加緊收縮兵力,以集中對分散,妄圖以加緊建立集團據點群的辦法來維持對越北和上中寮的控制。其中,奠邊府是法軍在印度支那北部最強大的據點。
奠邊府位於越南西北部,緊靠上寮,是塊南北長約18公里、東西寬約6至8公里的盆地平原。法軍集團據點群就設在這塊小平原上,其北面、東面的據點構築在山頭或高地上,西面、南面的據點構築在平原上,共有49個據點,分為8個據點群,3個防禦分割槽。其中芒清中心分割槽為法軍指揮機關所在地,它的炮兵陣地、後勤倉庫、主要機場和2/3的兵力都集中在這裡;北分割槽包括芒清北面和西北面的獨立高地和板橋兩個據點群,與芒清中心分割槽東北之興蘭據點群構成奠邊府北面的屏障;芒清以南約5公里的航崗地區為南分割槽,設有機場和炮兵陣地,擔負從南面阻擋人民軍進攻的任務。法軍在每個據點群都建有多層火力配系,挖有縱橫交錯的交通壕,據點周圍設有40至200米障礙區,區內設有多層鐵絲網、電網和埋有稠密的地雷。
至3月初,法軍兵力增至近兩萬人,除配有步兵、傘兵外,還有兩個105榴炮營,1個155榴炮連,兩個120迫擊炮連,1個工兵營和1個坦克連,1個空軍飛行隊。法軍每天使用100至200架次飛機向奠邊府空運150至300噸物資。法、美一些高階將領都曾視察過奠邊府,稱之為“一個不可侵犯的堡壘”,是“東南亞的凡爾登”,憑其堅固的工事和眾多的精銳部隊,認為越南人民軍不敢向它進攻。印支法軍總指揮納瓦爾將軍揚言要“不惜任何代價守住這個據點”,要在奠邊府“碾碎越盟”部隊。
面對法軍如此強大的集團據點群,敢不敢打?怎樣打才能取勝?這是擺在人民軍領導和高階幹部面前不容迴避的問題。為了拔除這一釘子,越南人民軍曾進行了充分的準備。其經過可追溯到1952年冬。西北戰役後期,法軍在那產集中10個營,形成集團據點群,人民軍攻擊未果,部隊傷亡較大。這一事實使中國顧問團認識到,越南人民軍的戰鬥力尚難以攻克敵設防堅固的集團據點群,而法軍今後可能利用其空軍優勢,並以集團據點群來對付人民軍的進攻。因此,必須研究解決攻打集團據點群的辦法。
中國軍事顧問團認為,在對付法軍集團據點群的問題上,人民軍的主要弱點是攻堅戰術素質差,再加上炮兵火力不足,缺乏大口徑火炮和高炮,無法壓制敵炮火和對付敵飛機。針對上述情況,顧問團與越方研究後,採取了兩項措施;一是加強炮兵建設。經中共中央軍委同意,在中國境內為越南人民軍裝備和訓練榴彈炮、高炮和高射機槍部隊,以增強地面炮兵和對空射擊的火力。二是加強對部隊攻堅戰術的訓練,提高軍事素質。這兩項措施在西北、上寮戰役後,即已開始陸續討諸實施。
1954年1月上、中旬,越南人民軍增調的三一二師和三○四師的兩個團,在中國境內裝備、訓練剛剛完畢的榴炮、高炮和高射機槍部隊,以及人民軍原有的炮兵、工兵部隊,陸續抵達奠邊府周圍。中國軍事顧問團負責人韋國清、梅嘉生率部分顧問和工作人員隨人民軍指揮部同時抵達前線。由於前往奠邊府的路段尚未修通,部隊不得不邊開路邊拉炮。重炮一時無法進入預定射擊陣地,加之敵兵力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