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部分(第2/4 頁)
加上各國國內的消費量,三國之間還是有區別的。如果中國生產了大約325的產品,那麼日本僅僅生產了200產品(國內市場為80),而韓朝生產了130產品(國內市場為75),這大約維持了其生產和銷售的平衡。但是實際上,中國企業需要400就能滿足要求了,日本需要生產300才能滿足要求,而韓朝需要生產180才能達到平衡,這就使得各國的缺產率分別為18。75%、33。3%和27。7%,中國的情況最好,日本的狀況最“令人擔憂”,大約三分之一的生產無法進行。公司與公司之間沒有永恆的利益,尤其是在生死存亡和彼此利益激烈衝突的時候,根本就沒有所謂的盟友存在。日本企業的經濟水平比中國高一些,但是由於某種特殊的原因,不能在和中國企業的競爭中獲取優勢,假如能從中國市場上再得到5個百分點,那麼她就能維持和東亞鄰居的增長平衡,可是十個月過去了,並不能實現自己的目標。中國企業的整體情況雖然略有不如,但是每個行業都有不弱的公司存在,加上無法忽視的本土優勢,那麼為了企業尤其是國家的長遠利益,他們就只能從韓朝身上取得了。韓朝企業和日本相比,雖然有不少領域達到或者保持領先水平,但是總體上有所不及,尤其是北方(原來的朝鮮)更要落後一些,雖然他們比中國同行的平均水平稍高一些,在沒有中國企業擁有的本土優勢的情況下,自然不是 “盟友”的對手,10月份還能保持和日本先前的比例(大約為11:24),到了11月份, 已經降到了9比25了,進入39年年初,銷售量已經不足日本企業的三分之一了,她的市場份額不斷的被日本同行奪去,當然還有一部分落入了中國同行的手裡。
面對兩國公司之間的“內戰”,中國企業自然是不會放過,“柿子要撿軟的捏”,這是大家都習慣的事情,雖然大家對日本有意見,但是對於韓朝也不見有好感,他們可是從來沒有對總國同行心慈手軟過,趁機削弱“不識好歹”的鄰居成為許多公司組合體的首選,就是說成是“痛打落水狗”也可以。到了38年底,中國企業已經從韓朝身上取得了兩個百分點,達到了67%的市場佔有率,這時候她的市場佔有率已經不足8%了,在中國春節前夕,更是降到了6%左右,幾乎下降了一半,相對的,國內企業則上升到了68。5%。韓朝成為這一階段市場競爭的犧牲品,而就在這期間,因為商家的有力的刺激措施,中國市場消費持續上漲,增幅達到了20%。當然,兩國的市場也有了增長,只不過沒有中國快而已,比如日本達到了10%,韓朝稍為高一些達到了12%。以此時的開工情況來看,中國企業以411的產品佔到滿足要求(480)的85。6%,提高了4。37個百分點,日本以241的產品佔滿足要求( 345)的69。9%,提升了2。1個百分點,而韓朝則以126的產品僅僅佔有滿足要求(200)的63%,下降了近十個百分點,實際產量還略有下降。韓朝的失敗在於中國市場佔有率的嚴重降低,因為其國內的市場根本就不能同中國市場相提並論,中國市場上的成敗是他們生存的關鍵,這也是鄰居們重視中國市場的重要原因。對他們來說,國內市場狹小,需求也不旺盛,同時生產力又比較高,再加上大公司都把注意力放在了中國身上,優先中國政策使得大量的優惠條件被投到中國,相對削弱了本國市場的恢復力度 !
但是從種種跡象表示,日本企業加大了國內市場的恢復力度,從39年初開始,政府鼓勵企業對國內市場予以扶持,同時韓朝也進行了類似的舉措。從他們的角度考慮,這也是必需的事情,因為從近兩年的情況來看,兩國企業並沒有從中國市場上得到足夠的好處,為了增強國內企業的整體活力,在加強爭奪中國市場的同時,加快本國市場的開發和恢復,效果可能會更好,這由此展開了遠東之戰的新階段。東亞兩個經濟強國國力雄厚,經濟基礎比較好,國內市場恢復比較順利,也恢復得比較好,相對來說可開發的前景有限,但並不是說沒有開發潛力,完全恢復過來也是一個相當不小的市場。春節剛剛過去,市場大戰的隆隆戰鼓就敲起來了,經濟學家們已經養成習慣了,他們領著國家的薪水,每天都在和市場統計數字打交道,分析統計數字,得出結論,發表見解據數字顯示,在年初的一月份,韓朝產品出現了大量積壓的現象,積壓率達到了50%左右,遠遠高於日本的35%和中國的25%,出口比例也已經從最高時的43%下降到34%;而日本則從33%上升到了64%,種種跡象顯示了日本的上升勢頭,這對中國政府或者企業來說都不是好訊息。經濟評論每隔一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