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3/4 頁)
能建立其他任何學說,其他任何學說不能給我提供同樣的結果,也不能使我得出同樣的結論。
這樣就使我對於以下各點無須再深入思考:時間的經過如何彌補了各種事件所欠缺的真實性;一些輕微的原因,當
①這裡我們遇到了本論文的弱點。
盧梭不但曾經一再指出在自然狀態中的人完全適合於他的生活方式,而且提出了那麼多人與人之間互相接近上的障礙,以致令人無法設想,象盧梭所說那樣孤獨的野蠻人,如何能夠變成社會的人。於是他不得不借“偶然事件”
、“意外原因”
、“可能永不發生”等等詞語來自園其說。他自己深深覺察到他的學說的弱點,因此整個這一頁都是為他的論點作辯護。下面,他僅拂光掠影地說到意外原因,再後(本書第117頁)
,他才給這些意外原因作了一些簡單的說明。
他在“略論語言的起源”一書裡(第9和第10章)
,說得較為明確:隨著人類的繁衍,生在貧瘠地帶的人們向肥沃地區移殖,於是和已在那裡定居的人們混雜在一起。
此外“人們的結合大部分是由自然變故造成的:罕見的洪水,海水的泛濫,火山的爆發,劇烈的地震,由雷電引起的毀滅了森林的火災,一切足以驚嚇居住在一個地方的野蠻人而使他們離散的變故,都會使他們嗣後又聚集起來,共同彌補大家所遭受的損失。在古代時常流傳的關於地面上發生的不幸事故的傳說,說明上帝使用著何等手段強使人類相互接近。”
所有這些外部事件都不能使我們瞭解孤獨的野蠻人怎樣會有了營社會生活的習慣。所以這段文字是沒有說服力的,而盧梭在這個根本不可能解決的問題上,寧願輕輕地滑了過去。
134
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131
它們繼續不斷髮生作用時會成為驚人的力量;某些假定,一方面我們雖然不能給以與事實相等的確實性,但另一方面我們要想推翻也是不可能的;兩件被認為真實的事實,是由一系列未知的或被認為未知的中介事實聯絡起來的,如有歷史可尋,應由歷史來提供那些起聯絡作用的事實,如無歷史可考,則應由哲學來確定那些能起聯絡作用的類似的事實;最後,就變故而言,事物之間的類似性已使各種事實在類別上簡化為比我們所想象的還要少得多的數目。我只把這些問題呈獻給我的評判員們去研究,並作到使一般讀者無須再加以考慮也就夠了。
135
231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
第二部分
誰第一個把一塊土地圈起來並想到說:這是我的,而且。。。。
找到一些頭腦十分簡單的人居然相信了他的話,誰就是文明社會的真正奠基者。假如有人拔掉木樁或者填平溝壕,並向他的同類大聲疾呼:“不要聽信這個騙子的話,如果你們忘記土地的果實是大家所有的,土地是不屬於任何人的①,那你們
①參看“百科全書”中狄德羅寫的“輕世哲學家”條:“在他們之間既已消除了‘你的’和‘我的’這種不幸的區分,則進一步消滅一切可怕的爭端並使人得到所能獲得的幸福,便成為輕而易舉之事了。”
(“百科全書選集”
,第2卷,第124頁)
此外,還可參看摩萊裡所著:“自然法典”
,人民古典業書本,第72頁。
盧梭和摩萊裡一樣,認為私有制的建立是社會上一切罪惡的根源。
不過他們相同的意見只有這一點,因為摩萊裡所闡述的是一種共產主義社會的計劃,而盧梭則認為一切社會只能建立在私有制的基礎上,所以盧梭的夢想只限於減少這種財產上的不平等現象。現在這一段文字,則對一味地替私有制作辯護的法學家們予以有力的駁斥,甚至這彷彿也是對洛克的學說的一種直接反駁(參看“政府論”第2篇,第7章,特別是第37節)。
更令人驚奇的是,人們在鮑胥愛著作裡也看到與此相近似的觀念。
鮑胥愛在他的“聖弗朗索瓦。達西斯頌詞”
(1652年)中說:“假如我們要追溯到事物的本源,我們也許會發覺,對於你所擁有的那些財產,他們(窮人們)的權利並不小於你的權利。自然,或者用更合於基督教精神的詞語來說,上帝——人類的共同祖先,一開始就賦予他所有的子孫,對維持生命所需要的一切東西的平等權利。
我們當中任何人也不能自詡他在自然中比別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