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2/4 頁)
要根源。
擴大無產階級專政的民主這一面即革新領導機關的問題,廣泛吸收群眾參加解決國家問題的任務,事實上沒有提出來。斯大林只是觸及到了擴大中央委員會的問題。但是我們記得,列寧談到要依靠工人和農民來擴大中央委員會。而在第十二次和第十三次代表大會上,中央委員會是擴大了,儘管入選的是一些可尊敬的人,但絕大多數是職業革命家。新當選的中央委員中工人和農民的人數很少,應當承認,這是很不一樣的。
季諾維也夫的政治報告對列寧異常關心的社會主義民主問題作了獨特的,確切些說,是片面的闡述。報告人引用了一位工廠工程師即一位專家所發表的見解。這位工程師說,僅僅給人們提供生活必需品還不夠,必須給人們以“人權”。工程師說:只要我們沒有這種權,我們就會處於消極狀態。只要不承認“人是國家最高價值”,人們的社會積極性和勞動積極性就提不高。不能不承認,這些見解是有見地的。誠然,除了這些深刻的思想以外,這位專家也發表了不少錯誤意見。季諾維也夫對知識分子的這種情緒作了如下的反應:“沒有必要在這個問題上多費口舌。非常清楚,他們(指專家們。——本書作者注)在我們共和國看不到這種權利,就像沒有鏡子看不到自己的耳朵一樣。這是無可爭辯的。”紘紡矠持這種看法的不僅有季諾維也夫,而且還有許多中央委員,他們都沒有可能理解具有深刻人道主義性質的社會主義構想。這種構想的中心應該是自由、民主和人道主義問題。這種無知也埋下了後來的不幸的根源。不用說,革命以後才過了六年半。沒有無產階級專政,蘇維埃共和國聯盟根本頂不住國內外敵人的壓力,但是忘記列寧那麼關心的民主原則、民權制度,或遲或早必然要自食其果。
列寧的《信》在代表大會上並未佔有它應該佔有的地位。各個代表團由專門挑選的人向他們介紹了這封《信》的內容。加米涅夫特別活躍,從這個代表團轉到那個代表團。沒有進行任何討論。在“念”完以後,就提出了一個事先準備好(由列寧檔案接收委員會的同志們)的建議:提請斯大林在自己的實際工作中考慮列寧的批評意見。一切就到此結束。實際上,“由於”採取這種方式傳達列寧的《信》,對《信》的意義事實上就估計不足。於是,這份具有歷史意義的檔案就沒有成為確立黨內生活民主準則的基礎,在黨的最高領導集團中作出組織變動並推選新人擔任總書記職務的基礎。這裡必須考慮到,從寫這封《信》的時候起,已經過了差不多一年半了。在這段時間裡,斯大林領導了同托洛茨基的鬥爭,後者在列寧逝世前不久就曾對黨的方針,對新經濟政策進行過瘋狂的攻擊。斯大林堅決頂住了這些攻擊,實際上也保護了他自己。他受到黨內大多數人的支援。這一切不可能不影響到代表們對斯大林的態度。許多人可能是這樣想的:撤掉斯大林就等於承認托洛茨基正確
代表大會的許多代表搞不清現實政治中錯綜複雜的情況,常常把形式當作內容。要知道,托洛茨基靠了自己的一些令人難忘的言論長時間享有聲望並不是偶然的。在向各個代表團宣讀這封《信》時,人們並沒有懷疑:為什麼這個極其重要的檔案沒有直接拿到代表大會上討論?為什麼要採取這種私下處理的方式?為什麼公然不讓列寧的建議家喻戶曉?這一切不僅是進行了一定的“說服”和壓制的結果,而首先是許多代表政治素養不高的結果。後來的不幸的原因之一是不僅大多數居民,而且大多數黨員在一定階段的政治素養不高。他們當中的許多人未必都悟到了,正是現在,他們透過革命拋棄了天上的神靈以後,卻採取步驟去創造地上的神靈。他們也不知道,天上的神靈是一個象徵,它主要要求象徵性的供物。而地上的神靈不會滿足於這一點,他要求提供駭人聽聞的供物。唉,像列寧這樣有先見之明的人太罕見了,在歷史上真是太少有了。
但是要知道,並不是所有人的政治素養都不高呀!難道季諾維也夫、加米涅夫、李可夫、託姆斯基、捷爾任斯基、加里寧、魯祖塔克、索柯里尼柯夫、伏龍芝、安德列耶夫和其他許多布林什維克都不懂得必須極其認真地分析領袖的“遺囑”?我想他們是懂得的,但是往往形式地加以理解的“統一”口號淹沒了理智和良心發出的呼聲。甚至可以說,對理智和良心佔上風的時機也沒有加以利用。這種情況後來曾不止一次地出現。例如,為了抬高新領袖的地位,不僅一再削減、閹割現實的民主,把黨變成權力機器,而且在看到人們要公開地、當眾地抗議一個人篡奪權力的時候壓制他們當中許多人本著良心發出的呼聲。大家都知道,這對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