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1/4 頁)
對自己或別人採取消極否定的辦法,不會產生預期的效果,只會帶來各種各樣的新問題,可能產生精神抑鬱、對抗或犯罪現象。
如果聽到過多的抱怨和批評,就可能產生精神抑鬱的現象,使行動的積極性降低。
消極否定的辦法能夠使人的情緒大大低落,失去活力,不想繼續嘗試,不想工作和涉入世事。一個人沒有什麼動力的時候,可能無意識地這樣盤算: “動一動就受到懲罰,太不值得了。無論說什麼、做什麼都不對頭,不是過頭了就是太少了。看來我永遠也不能比人家高興。我還是坐在這兒什麼也不幹的好。我作的事情越少,他們懲罰我的理由就越少。”
處在嚴厲、壓抑、動輒受到懲罰的環境裡,還可能造成身體上的疾病,例如哮喘、結腸炎、潰瘍、頭痛、背痛、脂肪腺炎、過度疲勞等等。連普通感冒這種症狀,查起原因來也常常是由於同家裡人或者同事生悶氣引起的。家長對子女在感情上非常苛刻,經常採用消極否定的辦法,管束過嚴,就會出現這種情況。孩子害怕到了極點,便在身體上反映出心中的痛苦,希望不再受到懲罰。
很多家庭都忽略了諺語所說的“用蜜糖才能引來蜜蜂”,反而在情感上相互折磨,結果都陷入痛苦之中。
你怎麼樣?是常常挑挑剔剔、
嘮嘮叨叨地抱怨嗎?
你是否有時由於配偶、子女或者朋友拒絕幫助你而感到孤獨無助?如果是的話,就應當檢查一下當你希望他們做什麼事情的時候,是怎樣提出你的要求的。
如果你要別人做件事情,沒有立刻引起別人的注意,你是不是不斷地批評、嘮叨和抱怨?你可能以為這樣做會得到你所尋求的幫助,而結果卻恰恰相反。
這樣做會扼殺了別人做事情的動力!
互相折磨,互相刺激,只會起反作用,常常造成吵架,而不會促成合作。然而,許多家庭習慣於以折磨、刺激的辦法相互表達自己的意思。消極和懲罰的辦法很難把人動員起來去做事情,很難得到合乎心意的結果。
一切事物無不依其本質引起某種效應。
——斯賓諾莎
如果你對別人採取消極否定的態度,別人就不大願意來幫助你。如果你想要促使別人幫助你,切記要用誠懇的鼓勵為別人加油。
如果你請某一個人幫你三個小時的忙,而他勉強匆匆忙忙地幫了十分鐘,就要鼓勵支援他幫了的這十分鐘的忙。要親切、誠懇地對他說: “我真心感謝你的幫助”。如果這樣做了,他在離開的時候很可能對你和對他自己都感到高興,這樣就鼓勵了他下次再來幫你的忙。下一次,你便可能得到他稍多的幫助——也許只有十五分鐘,但已經多了一些。如果你繼續採取這種鼓勵支援的態度,這十五分鐘又會加倍翻番,最後你會得到原來所想得到的三個小時的幫助,而且你還額外地得到了一個願意跟你配合的人。
如果你採取抱怨和懲罰的辦法,你將得到極少的幫助和過多的公開對抗或消極應付。要採取積極肯定的辦法,這種辦法能夠起很有力量的促進作用,能夠引出你所希望的反應,並且促使健康有益的行為得到發展。
消極否定的辦法不起作用,
積極肯定的辦法才起作用。
我們大家都做很多扼殺別人主動性的事情。這是一種無意識的過程,所以我們很少知道我們講的話對於別人有可能造成的嚴重後果。
如果別人對我們說打擊我們主動性的話,我們是很明白的。別人對我們這樣做,我們心裡能夠覺察出來。在情感上受到苛刻的消極否定語言的打擊,同身體上受到打擊的情形是很相似的。
但是,當我們自己無意地去說那種起破壞作用的話時,我們卻很難理解自己為什麼總是遇到那麼多的反抗,為什麼總是辦不成事情。我們認識不到,正是由於我們的刻薄批評和嚴厲指責摧殘了我們周圍那些人的脆弱的個性。
絕大多數家長都希望把子女教養好,在他們成長過程中給以勸告和指導。他們試圖把他們的還在象小貓一樣哽咽啼泣的嬰兒改造成為哈佛商學院的畢業生,這是一個艱鉅的任務。他們的目的是實現這個艱鉅的任務,儘可能有效果地把子女教養成人。他們非常急切地想做好事情,所以在這個過程當中常常採用了過多的懲罰辦法和過多的消極否定的辦法。這些辦法得不到希望得到的效果,而只能使他們那些敏感的孩子確信自己實在無能和微不足道,實在丟人。
多數人從自己的經歷中懂得,採取積極的態度同別人交流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