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部分(第3/4 頁)
383
胡繩文集363
時人講的民主與科學精神,主要還是立足於破。民主和科學至少有兩層含義,一層是民主事業(政治和經濟的民主)
、科學事業(科學知識的普及、科學研究的發展)
;另一層意思是民主與科學精神,包含反迷信、反神權、反專制、反盲從、反武斷等等含義。
近40年來,社會主義民主事業和科學事業雖然經歷曲折,但已有了長足的進步。近十年來,社會主義擺脫了空想的成分,馬克思主義科學在與實踐結合中向前發展。
當然,我們在繼續促進民主事業和科學事業的同時,還要提倡民主和科學的精神,破除反民主、反科學的思想,這種思想很大程度上存在於千百萬人的習慣勢力中。
對於習慣勢力,不能靠革命的辦法來解決,而要透過健全和發展社會主義新經濟、新政治,透過教育來解決。
4。
“五四”以來,為什麼經過70年還沒有實現現代化?
在阻礙現代化的勢力處於統治地位的時候,破是必要的,但那不等於立。
在應該以立為主的時候,我們沒有全力去立,甚至還以破為主。
這就造成現代化事業的進步遲緩,甚至停滯。
在中國的歷史條件下,現代化是個艱難的事業。過去的經驗使我們懂得沒有什麼捷徑,沒有什麼“一抓就靈”
的巧法。
我們只能一步一個腳印地在經濟、政治、文化等各方面進行長期的社會主義建設的工作,才能實現現代化的目標。
5。
“五四”是知識分子發起的運動。知識分子在中國革命和中國建設中起了並將繼續起重要的作用。
中國的80%的人口是農民,對這個事實無論在革命和建設中都不能忘掉。
當然,農民中也在不斷產生知識分子。農民群眾中的大多數在近十年來透過商品經濟的發展,開始脫離自然經濟、半自然
384
463胡繩文集
經濟,這是中國現代化事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如果農民不參加現代化事業,如果民主和科學之風不能吹到廣大農村中去,是說不上實現中國的現代化、民主化、科學化的。
6。
“五四”時的人提出改造“國民性”
,改造“國民性質和行為”的問題。他們主要是由於抨擊封建禮教薰染下的奴性心態而提出這個問題的。
如果以為經過70年,“國民性”
仍然與“五四”時期一樣,這不合乎事實。但是,我們的確還面臨著提高全民族的素質的任務。在戰勝貧窮的同時,必須戰勝愚昧。封建統治的壞影響和因循守舊、不求進步、不願接受新事物的舊習氣等等,既是和貧窮相聯絡,又是和愚昧相聯絡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物質文明的建設,也是精神文明的建設。不提高民族的文化素質、精神素質,我們不可能有成現代化事業。
也只有隨著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發展,社會主義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民族的文化素質、精神素質才能不斷地提高。
為1989年5月5日召開的紀念五四運動70週年國際學術討論會提供的論文。原載《求是》1989年第9期,5月1日出版
385
胡繩文集563
中國國民黨歷史概觀
中國國民黨的前身為清末之同盟會,而同盟會又由孫中山領導的興中會聯合華興會、光復會及其他革命團體之成員組成。故以興中會創立為中國國民黨之誕辰是適當的。筆者謹於此祝賀中國國民黨成立90週年,並對中國國民黨之歷史試作一觀察,當然是極為概略的觀察。
一
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帝制,建立民國,是興中會至同盟會之一貫主張。孫中山及其同志十餘年間慘淡經營,艱苦奮鬥,卒能實現其主張。
興中會時期,孫中山發動乙未(1895年)
、庚子(190年)二役,所依靠者惟會黨力量。甲辰(1904年)
,孫中山於日本留學生歡迎會上雲:“鄙人往年提倡民族主義,應而和之者,特會黨耳。至於中流社會以上之人,實為寥寥”
(見《民報》第一號)。中流社會漸次捲入革命潮流,始於庚子以後,盛於癸卯、甲辰(1903、1904年)之際。
同盟會於乙巳(1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