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部分(第2/4 頁)
全會以來的總路線的基本精神。
這是一條以立為主的路線。改革固然是要破除僵化的經濟體制和與之相聯絡的社會上層建築和思想,但改革不是簡單的破。它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是為了不斷發展社會主義生產力。為什麼我們不在一個早晨破壞舊體制呢?因為那樣做並不能保證新體制的建立,而只會造成社會的混亂。
我們只能在新舊經濟體制並存的過渡局面下,逐步建立和健全有利於生產力發展的新體制,最終克服舊體制。
一切決定於時間、地點和條件。教育救國論、工業救國論在革命時代是不可取的,但現在卻有其合理性和可行性。
前述梁啟超那種以偏激的言論來鼓動群眾的宣傳策略,在他那個時代可以理解,但現在絕不為有社會責任感的言論界所採納。
在立中是有破的。拿這裡所說的反封建的問題來說,我們確是有破除封建主義在思想、政治以至經濟生活上的影響的任務。我們發展社會主義商品經濟,提高生產社會化的程度,健全社會主義民主制度和社會主義法制,加強教育和科
381
胡繩文集163
學事業,提高全民族的素質,這才能從根本上肅清封建主義的殘餘影響。破要以立為基礎。
改革和建設並不是輕易的事情。在前進中會遇到許多實際的困難,也會遇到各種錯誤思想的擾亂。但是,在任何情況下都要以立為基礎來克服各種困難,克服各種錯誤,不能重犯破字當頭那種根本性的錯誤。當然,依法制裁各種非法的行為是必要的,這正是加強法制的要求。在從高度集中的主要靠行政手段的計劃經濟體制轉變為有計劃的商品經濟體制的過程中,在市場經濟正在發展中而尚未完善、健全的情況下,社會生活和人們思想觀念上出現各種新的矛盾。在許多矛盾中,可以看到封建殘餘的陰影。必須認真地解決這些矛盾。正因此,就更須注意,不要因為急躁情緒而動搖了以立為基礎的基本方針。
所以結論是:“五四”以後70年,在整個社會政治形勢上,也在反封建鬥爭的形勢上,前30年和後40年截然不同。
在後40年,已不再存在居於現實的統治地位的封建勢力。
現在(以至在現代化事業完成以前的時期間)我們還必須面臨某些反封建的任務,這說明中國封建主義長期歷史留下的影響異常深厚,這種影響在經濟和文化落後狀況沒有根本改變以前是還會存在的。
但是,我們現在不但已經有了“五四”
後30年反封建鬥爭的成就,而且又在近40年的歷史條件下積累和消化了許多新的經驗。我們是站在遠遠超越“五四”的高地上,透過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事業去最後完成反封建的任務。
70年的歷史的確不是在原地空轉了一輪。
382
263胡繩文集
四
最後,還要說以下幾點,作為前文的補充說明。
1。
在考察歷史時不能簡單地類推,不能把一種歷史條件下的是非,類推到另一歷史條件下。如果說五四新文化運動和“五四”後30年,破字當頭是做得對的,不能因此認為近40年也應該破字當頭。我們肯定“五四”反封建鬥爭的偉大歷史功績,不能用今天的標準來否定它;同樣也不能在今天照搬“五四”的做法。歷史當然不能切斷。可以說,我們今天是繼承“五四”的事業,但我們如果不能超越“五四”
,也繼承不了“五四”。
2。
“五四”
時的人們以民主與科學的精神反封建傳統。
他們的確反了應該反的東西,但也反了不應該反的東西。他們沒有對傳統作細緻的分析,並且忽視了文化的民族性。這實際上違反了他們所提倡的科學精神。我們現在要繼續否定那些與現代化相牴觸的傳統習慣勢力;但是並不籠統地反傳統,而要對傳統採取科學的態度。不但不能重複那種在封建傳統佔絕對優勢的情況下難免出現的過火的破,而且必須重視吸取民族傳統中的一切優秀的遺產。
有些遺產經過揚棄和改造,可以在現代化過程中增強民族的自信心、凝聚力、奮發自強的精神,都不能輕易拋棄。
新的文化必須擺脫壞的老傳統,但又不能與傳統完全隔斷,這是在破字當頭的鬥爭時很難考慮到的,而現在必須這樣考慮。
3。
“五四”講民主和科學,固然可以說是立。但其實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