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部分(第2/4 頁)
富強。但是,富強的第一步是透過革命推翻舊的社會制度。
從實際出發,是我們學習、研究黨史時要注意的一個基本方法。昨天的實際決定了昨天要做的事,今天的實際決定了今天要做的事。
今天的實際是從昨天的實際變化而來的,但不能把二者混淆起來。
經過在舊社會制度下長期的革命鬥爭,我國人民現在才有了安定團結的、獨立自主的從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局面。我們已經按照歷史自身的邏輯走了一條正確的,但又是艱難的道路。回顧歷史,我們更珍惜得來不易的今天的局面,要繼承前人的革命精神,完成歷史賦予這一代人的事業。
現在還有一種說法,說要對帝國主義侵略中國作出新的評價。有人認為,我們很少從人類文明的角度去理解馬克思對帝國主義侵略的一種看法。馬克思在《不列顛在印度的統治》一文中說過:“英國不管是幹出了多大的罪行,它在造成這個革命的時候畢竟是充當了歷史的不自覺的工具。”
馬克思原文的意思是說,英國的侵略給印度帶來了空前的災難,舊的宗法制度的社會組織由此而崩潰、瓦解。印度失掉了它的舊世界而沒有獲得一個新世界,它所遭到的災難特別悲慘。
馬克思預言,亞洲一定要有一個“根本的革命”
,而英國不自覺地充當了“造成革命的工具”。如果說,中國的馬克思主義者不懂得帝國主義侵略所起的這種作用,是不符合事實的。在
568
845胡繩文集
大家熟悉的毛澤東的《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一文中就有這樣的論述:“外國資本主義對於中國的社會經濟起了很大的分解作用,一方面,破壞了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的基礎,破壞了城市的手工業和農民的家庭手工業;又一方面,則促進了中國城鄉商品經濟的發展。”
“這些情形,不僅對中國封建經濟的基礎起了解體的作用,同時又給中國資本主義生產的發展造成了某些客觀的條件和可能。”
毛澤東在《唯心歷史觀的破產》一文中還指出:“這樣,西方資產階級就在東方造成了兩類人,一類是少數人,這就是為帝國主義服務的洋奴;一類是多數人,這就是反抗帝國主義的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城市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和從這些階級出身的知識分子,所有這些,都是帝國主義替自己造成的掘墓人,革命就是從這些人發生的。”
毛澤東的這些話,是同馬克思所說的精神完全一致的。
馬克思主義者和一切尊重歷史事實的人,都不因此而歌頌帝國主義侵略的“進步”意義。人們不能不看到,在西方資本主義原始積累時期實行侵略擴張,奴役、洗劫以至消滅許多落後的部落、民族的事實;不能不看到,帝國主義在殖民地附屬國內一方面摧毀其原有的宗法社會組織,一方面又為了便於實行統治而利用和維護前資本主義的種種社會關係;不能不看到,許多亞洲、非洲的民族和國家,雖然在帝國主義的侵略下沾染上資本主義的文明,但這種文明並不能造福於廣大人民,而只是在少數殖民者居住的城市和地區中才可以看到這種文明,而整個民族處於極端貧窮落後的狀況。
帝國主義在殖民地世界中的確不自覺地充當了促成革命的工
569
胡繩文集945
具,但它同時又是自覺地阻滯殖民地的社會進步,扼殺殖民地解放鬥爭的劊子手。
外國資本主義、帝國主義入侵中國的過程中,中國資本主義開始發展起來,但侵略者又和中國封建勢力緊密結合,成為後者的支持者。這種侵略固然對摧毀中國固有的封建社會秩序起了作用,但是並不能為中國建立一個新世界,而只是使中國陷入貧窮落後的深淵。中國的新世界只能由中國人民透過革命鬥爭來建立。
無數歷史事實表明,帝國主義的侵略、壓迫是近代中國貧窮落後的根源。如果認為,帝國主義侵略對中國起了某種“進步”的作用,而且侵略得越多越好,甚至認為中國要不是變成半殖民地,而變成殖民地,中國就能更早更多地擺脫封建舊制度的羈絆,那是完全違反歷史事實的假想。僅就經濟來說,帝國主義的侵略是起了促進中國自然經濟解體和商品經濟發展的作用。但是在舊中國,自然經濟並沒有完全解體,商品經濟也沒有得到充分的發展。
所以,到現在我們還要進一步發展商品經濟。究竟是什麼原因使舊中國的商品經濟沒有能充分發展起來呢?這並不是因為帝國主義略侵得還不夠,而是因為帝國主義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