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部分(第3/4 頁)
流逝,很快就過了永和六年,迎來了永和七年,曾華在頗有好感地謝安和王羲之的引領下,慢慢在江東名士裡開始活泛起來。他一邊結交江東名士,一邊開始利用自己的威名大攬人才,來一趟不容易呀。
很快,素有武乾的毛穆之弟弟,毛安之毛仲祖;陳郡江逌江道載等十幾人被曾華一一徵為參軍。
正月十五,曾華應謝安、王羲之之邀,於四望山邊臨江賞月,在場的還有阮裕、袁瓌、殷融、孫綽、王濛等十數名士。本來按照阮裕、袁瓌等的想法,準備要妓女隨從,卻被曾華和謝安斷然拒絕。
看到江月浩空,天水一色,眾名士不由詩興大發,紛紛吟詩賦以應景。
“恢心委形度,亹亹s首先吟出一詩,眾人紛紛大聲叫好。
王羲之不甘示弱,介面也是一首:“資清以化,乘氣以霏。遇象能鮮。即潔成輝。”眾人又是一片叫好聲。
接著阮裕、袁瓌、殷融、孫綽、王濛也是或詩或賦,大述名士情懷。最後只剩下曾華一人坐在那裡繼續喝酒。
大家得意之後,發現還有漏網之魚,連忙圍著曾華要他也吟詩一首以助興。
曾華頓時撓頭了,自己怎麼能跟這些名士比,可是看這模樣今晚是逃不掉的。他知道,這其中起鬨地謝安合和王羲之幾人可能還是真心的,其他的恐怕是想看自己出醜的居多。還是再剽竊一首吧。思來想去。還是李白的《把酒問月》比較適合。當即念道:“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人相隨。
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向雲間沒?
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金~
眾人立即愣了一下,隨即鬨然叫好,尤其是謝安,念著“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裡。”許久才嘆道:“敘平此詩一出,我們的詩賦都落了俗了。”
而聞好詩又大飲了幾杯的王羲之不由有點醉醺醺的,當即叫童子鋪紙磨墨。再挑數個燈籠在旁邊。然後就著燈光月光揮毫作書,將眾人地詩賦一氣錄下。眾人圍過來一看,不由又是一番讚歎。只見這以曾華詩為首地書篇有如清風出袖,明月入懷,其雄秀之氣,出於天然。
王羲之對自己這幅顛峰之作也是非常滿意,他左看右看,然後把筆一丟對謝安和眾人暢然說道:“今日曾敘平詩作最佳,我也是感其詩意再匯此景才有此作,不如將此書給於敘平,也算是了了我地允諾。”
謝安撫掌叫好:“如此甚好,不如我再在後面書上一段小記,一記今日的盛況。”說罷,也揮毫在長卷後面地空白處寫
,匯成一篇完成的臨江篇,待筆墨幹了之後就贈與曾
曾華心裡那個激動,這臨江篇有王羲之的傳世書法,而傳世名相謝安的行書在現在也是一大家,如此合壁,就是蘭亭序不出來老子也發了。明天趕緊叫人裱好,留做傳家寶。
曾華正月十五一詩之後,在名士圈中名聲更振,這日謝安又來邀曾華一起去南山參加名士聚會。
在途中的車上,於曾華風花雪月地謝安突然問道:“敘平,你覺得殷深源如何?”
曾華一愣,他知道謝安的老哥謝尚正在殷浩的指揮下出屯壽春,準備出師北伐,謝安怎麼突然問這個問題了?曾華想了一下,慎言說道:“劉尹峭拔而殷浩嚴急!”在褒自己恩師劉惔的基礎上貶一下殷浩不算過分,他兩者本來就有差距。
“桓元子和我從兄又如何呢?”謝安繼續追問道。
“桓元子高爽邁出,謝仁祖(謝尚)清易令達。”曾華又低頭想了一下答道。
謝安不由大笑,指著曾華說道:“敘平啊,你來江左一趟,盡半天下恐怕已經記在你的心裡了。”
聽到這含意深刻的話語,曾華不由一陣心驚,只能嘿嘿幾聲掩飾過去。
來到南山下,就看到侍中紀據正和阮裕在大聲爭辯,王羲之和黃門郎丁及袁瓌、殷融、孫綽、王濛等名士或圍坐在一起,或圍走不停,不過人人手裡都拿著一把扇子,在正月天裡也不知扇些什麼,只是看上去這風度真是翩翩。
曾華指著圍著行走不己的袁瓌、殷融幾人問謝安道:“他們是為何?”
“他們食了五石散,要仔細調理,所以行走發散。”謝安笑答道。
看著袁瓌、殷融等人恍惚忘我、超凡脫俗的樣子,曾華心裡明白了,這些都是吸毒磕藥地老祖宗。
曾華心裡暗自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