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2/4 頁)
總指揮部裡共同指揮戰鬥。隨後,走出總指揮部,來到維新路指揮教導團士兵佈防,又到文德路城隍廟門口親自指揮炮兵向敵人射擊。
敵人在拚死掙扎。國民黨反動派在英、美、日、法等帝國主義支援下,加緊勾結,調兵遣將,妄圖消滅新生的革命政權。逃到珠江南岸的陳公博、張發奎、黃琪翔等匆匆忙忙登上一艘軍艦,到肇慶和江門等地調回部隊,大肆反撲,形成合圍之勢。
蔣介石叛變革命(10)
在這種緊迫的形勢下,總指揮部先後召集兩次緊急會議,分析形勢,討論下一步部署。在會上,葉挺、葉劍英、聶榮臻等同志認為起義雖然暫時取得勝利,但敵眾我寡,孤立無援,不宜堅守廣州,一再建議將革命隊伍拉出去,轉移到農村,與彭湃的農軍會合,或去粵北找朱德部隊。但是,均遭到軍事顧問諾伊曼和起義主要領導人的反對,未有結果。
帝國主義列強各國駐粵領事館,於12日舉行會議,決定派海軍陸戰隊登岸。英國海軍包圍革命的海員工會,日本水兵在長堤開槍射擊起義的軍民。原來欲圖儲存實力、按兵不動的河南李福林部,亦奉蔣介石電令,向江北市區進攻。在葉挺、葉劍英、聶榮臻、楊毅等同志指揮下,革命武裝在長堤四次擊退了強行渡江的敵軍。
這時,在西瓜園召開群眾大會的張太雷,在返回途中,不幸中彈犧牲。葉劍英滿懷悲痛,繼續指揮戰鬥。
他冒著槍林彈雨,一手提著駁殼槍,一手拎著子彈袋,在長堤第一線巡視佈防,指揮戰鬥。他還利用戰鬥空隙去探視傷員,察看俘虜。
敵軍反攻猛烈,進逼觀音山。葉挺、葉劍英命令部隊火速前往增援,堅決守住觀音山!
但是,由於起義軍兵力不濟,敵潰而復聚,酣戰竟日,難以取勝。黃昏後,為了取得友軍支援,葉劍英幾經周折,找到司機羅炳等,要他們開汽車去找東江彭湃的農軍,但因羅炳中途病倒,沒有完成任務。
我軍增援未到,敵軍相繼麇集,從三面包抄上來。12日以來,敵軍從江門趕來的薛嶽部,從韶關趕來的許志銳部,以及從石龍趕來的李漢魂部,陸續搶佔了市內主要據點。市內反動分子乘機搶劫放火,一時火光沖天。
形勢急劇逆轉。12日晚,總指揮部被迫下達了撤出廣州的緊急命令。這次被譽為“廣州巴黎公社”的英勇起義,終致失敗。
廣州起義的火種並沒有熄滅,在祖國的原野繼續燃燒。參加起義的武裝部隊大部分轉移到花縣,改編為紅四師,到達海陸豐,與彭湃領導的紅二師會合。當時,廣東省委曾經決定葉劍英去當合編後部隊的師長,惲代英去當黨代表,東江特委給省委打報告,“請快些派他們來”,葉劍英因身份已暴露,被敵人搜查封鎖甚嚴,沒有去成。起義的另一部分隊伍到達北江,在韶關附近,參加了朱德、陳毅率領的南昌起義部隊,經過輾轉鬥爭,上了井岡山;還有一部分起義隊伍轉到廣西左、右江地區,後來參加了鄧小平、張雲逸領導的百色起義和龍州起義。
“將成即毀原嘗試,雖敗猶榮應讚揚”。廣州起義雖然失敗,廣州起義有著重要的歷史意義,它是中國工農兵在南方大城市武裝暴動奪取政權的大膽嘗試,得到了毛澤東的高度評價。
《葉劍英在關鍵時刻》PART2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1)
四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在國民黨特務瘋狂搜捕屠殺共產黨人、國民黨軍多次“圍剿”中央蘇區,尤其在張國燾陰謀分裂和危害黨中央和紅軍的關鍵時刻,葉劍英機智果敢堅持鬥爭,化險為夷,保護了黨中央,為黨和人民立了大功
廣州起義失敗後,暫時隱蔽在沙面租界的葉劍英在黨的地下交通員掩護下,裝扮成鐵路工人,從沙面前往香港。
葉劍英在廣州是被通緝的“首犯”之一,在香港反動派的“黑名單”上他“名列前茅”,隨時都有遭到逮捕的危險,因此經常變換住址。他先在九龍油麻地,後又搬到香港新界居住。不久,他的弟弟葉道英陪著母親也避居香港。全家人又搬到大埔墟一個地方安頓下來。
避居香港,留學蘇聯
葉劍英在香港,隨時可能被捕殺頭,但他不顧艱險,在中共地下黨組織領導下,秘密地進行了許多工作。他還派李運全先後五次返回廣州,探聽紅軍退卻情形,幫助一些同志轉移到香港。過了一段時間,葉劍英和隱蔽在香港的聶榮臻、惲代英等同志陸續接上了頭。12月下旬,他被通知到堅尼城(西環)羲金臺23號四樓廣東省委秘密機關,出席中共廣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