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1/4 頁)
警衛團是第四軍於1927年趕走李濟深後新編的部隊,共有兩個營。軍官成分複雜,只有少數中共地下黨員和進步人士。葉劍英接到黨交給的任務後,即去面晤張發奎,向他指出廣州城防空虛,急需擴編警衛團的建議。
這時,黃琪翔第四軍主力已調去打梧州,張發奎正為工人鬧事、駐守廣州兵力薄弱大傷腦筋,對葉劍英提出的建議很感興趣,便問他打算怎樣辦。
葉劍英胸有成竹地說:“兵員我來想辦法,除了李濟深的警察武裝不要,其餘願意當兵的,有多少要多少,警衛團的編制不受限制。”
張發奎欣然同意,接著問:“那麼,誰來當團長呢?”
這時,葉劍英故意顯出一種頗費思索、又不甚瞭解的表情,回答說:“聽說有一個姓梁的瓊州(海南島)人,北伐打仗很勇敢的,不知叫什麼名字了?”
蔣介石叛變革命(9)
張發奎眼睛一轉,馬上想起來了。
“對!這個人我認識,就把他調來當團長。”
其實,此人名梁秉樞,是中共地下黨員,也是一員戰將,葉劍英有意推薦他來當團長。
團長問題解決了,其他的事,張發奎交給葉劍英辦理。
葉劍英想方設法,除梁秉樞任團長外,又安排張詩教、陶劍寒(即陶鑄)等一批共產黨員擔任警衛團的主要領導職務,並將300名曾參加省港罷工的工人招進該團,編成第三營,由共產黨員施恕之任營長。各連軍官也大都由教導團抽調來的進步學員擔任。葉劍英將警衛團的組建情況及時報告了省軍委,得到了軍委的批准。
在廣州起義前,葉劍英秘密地準備了教導團、警衛團兩個“姐妹團”的革命武裝力量,擬定了初步的起義行動計劃,還與其他國民黨軍中傾向革命的老朋友李明、李潔之等保持聯絡,以備策應起義之用。他的機智果敢和高超的藝術,使敵人無法意料。對於這一點,當時國民黨廣東省政府要員陳公博也供認不諱。他在《寒風集·軍中巢記》中寫道:“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教導團既繳械,怎麼又發回了槍支?我問起緣由,才知道這是參謀長葉劍英的主張,而當時那位葉先生又兼了那個教導團的團長。軍隊有了異動分子已經很可慮,而高階將領就是共產黨,尤其無法可以預防。怪不得我們一方面由公安局破獲無數共產黨的機關,仍然沒有辦法預先消弭這次事變。原來我們的參謀長兼教導團長就是共產黨,警衛團的團長梁先生也是共產黨!”
但是,這個汪精衛在廣州的代理人知道的並不完全,當時我們黨除了掌握教導團和警衛團之外,還組織了三千餘人的工人赤衛隊和其他武裝力量。
“夜半槍聲連角起,廣州工農兵起義”
廣州起義的準備工作已經進入緊張階段。
廣州工人運動,在黨的領導下,規模越來越大,氣勢越來越盛。11月18日,廣州工人代表會召開群眾大會,透過八項革命決議,會後舉行聲勢浩大的遊行,警察懾於群眾的威力,不敢幹涉。
11月20日,廣東省委書記張太雷從上海經省委所在地香港,於26日到達廣州。當晚召開省委常委會議,根據中央的指示,決定在廣州舉行暴動,併成立了以張太雷為首的起義領導機構。
葉劍英由於當時尚未公開身份,不便於參加黨的這些會議,但是,他堅決擁護黨的決定,並且根據黨的指示,進一步做好教導團和警衛團的起義準備工作,鞏固和加強革命的武裝力量。
根據葉劍英和其他方面提供的情報,起義決定提前舉行,中央最後決定指派葉挺從香港前來廣州負責軍事總指揮,葉劍英為副總指揮。由於起義時間臨時變更,葉挺在12月10日起義前夕從香港倉促起程,當晚到達廣州,未來得及吃飯,即投入了緊張的起義戰鬥的部署工作。
“夜半槍聲連角起,廣州工農兵起義”。
11日凌晨3時30分,葉劍英領導的教導團打響了第一槍,在敵人心臟裡的暴動終於啟動了!震驚中外的南方第一大城市的廣州起義宣告開始!
英勇的教導團、警衛團和黃埔軍校特務營的革命官兵高舉紅旗,分成三路,投入了市內的戰鬥。潛伏在市內各地的3000餘名工人赤衛隊,猶如萬箭齊發,向著各個指定的目標發起勇猛攻擊。震破夜空的衝鋒號聲和槍炮聲響成一片。頃刻之間,教導團和工人赤衛隊迅速攻佔了最堅固的反動堡壘公安局。廣州工農民主政府(蘇維埃)和工農紅軍總指揮部即宣告在這裡正式成立。工農紅軍副總指揮葉劍英協助總指揮葉挺等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