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1/4 頁)
在經濟方面,他開始帶領美國逐步擺脫對中東石油生產國的依賴,儘管後期的大量工作留給了卡特政府。他所執行的一系列否決權抵制了財政赤字的進一步惡化。通貨膨脹率已從1974年的11%下降到1976年的5.8%,與此同時增加了400多萬個就業崗位。
在越南問題上,美國沒能從北越的統治下成功地保護南越,但不能把責任完全歸結於福特。在他1973年出任美國總統的時候,越南半島的和平已經岌岌可危,美國國內再也沒有人支援越南南方政府,當北方軍隊向南方逼近的時候,西貢部隊節節敗退,美國國會否決了福特提出的向南方提供援助的方案,西貢的軍事力量垮了。即使國會當時同意對南越提供財政援助,南越政府也很難倖存。戰爭失敗了,而福特所能做的就是用他的仁慈去接納越戰中那5萬名美國的戰爭逃亡者。儘管他所頒佈的特赦令不能完全遂人所願,也不如他給尼克松的豁免令那樣慷慨,但它卻結束了痛苦。美國國內燒起的後院的大火開始熄滅。
其他有關福特的記載都是很繁雜的。因為他從來沒有為自己競選總統做過很充分的準備,沒有委任狀也沒有經過議事日程。他的很多政策決定遭到了民主黨國會議員和里根旗下的共和黨的保守派的輪番攻擊。歷史學家說,由於共和黨右翼極力反對基辛格,福特對此才採取了緩和緊張局勢的政策。這種說法是有一定道理的,由於福特促成了他與勃列日涅夫在第一次峰會上“赫爾辛基條約”的簽署,他理應得到更多的榮譽。“赫爾辛基條約”是摧毀“鐵幕”時代的重要開端,它迫使蘇聯在東歐的政策賦予一種全新的更加自由的路線,甚至在接下來的10年,這種趨勢變得不可逆轉。如果沒有福特和基辛格成功的合作,冷戰時代是不可能結束的。
儘管福特沒有達到全部預定目標,但他的所為也足以令他自己感到驕傲了。1974年12月,他對一群經濟界人士說:“在我看來,領導才能的優劣完全取決於結果。如果你的身邊賢才聚集,他們就能給你提供好的建議,有了好的建議才會有好的決定,也才會有好的結果。所以領導才能的優劣完全取決於結果。”兩年以後,他已經取得了很好的政績。
福特的人格以及他所招納的賢士給人留下了最為持久和深刻的印象,這兩點甚至比他的政績還要明顯。正如批評家理查德·裡夫所說的:自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來,政壇上的腐敗事件屢見不鮮,但回顧起來,福特政府卻給人一種煥然一新的感覺。與杜魯門和艾森豪威爾一樣,福特可被視為美國現代品格最為高尚的總統之一。他雖沒能在29個月的時間裡移走座座高山,但卻維護了人們盼望已久的正義準則。
傑拉爾德·福特4 一個有個性的人(8)
“有了誠信,才有凝聚力”
誠信仍然是政治領域的核心,這是福特留給我們的最重要的經驗。
1973年,參議院正在討論福特被提名為副總統的議案,福特的人生觀在他演講的開篇就體現出來了,在提及他的“國會中的好朋友”時,他說:“不管他們願不願意,我總是以忠言相告,只有誠信才能賦予政府凝聚力,甚至包括文明自身。”接下來福特犯了一個小錯,這是他的老毛病了,由於看錯行把這個句子誤讀成“誠信是把政府團結在一起的契約”,為此他遭到了惡語中傷,但他仍堅持他的信念,“有了誠信,才是凝聚力。”這是他任職期間給我們留下的最美好的回憶。
他的朋友來自民主和共和兩個黨派,但他們深知無論他們的意見多麼相左,福特總是值得信賴的,正如古語所說的:“你可以把他的話帶到銀行去抵押。”甚至在私下裡無數次詆譭過他的老對手林登·約翰遜也不得不對福特說:“我們之間雖然有過很多次的正面衝突,但我對你正直的品格從未有過任何懷疑。”
事實上,是誠信把福特扶上了總統職位。傳記作家兼顧問傑詹姆斯·坎農說:尼克松最初想讓前得克薩斯州州長約翰·康納利擔任副總統,他剛剛轉換組織,加入了共和黨,這遭到了民主和共和兩黨領袖的一致反對,他們告訴尼克松康納利不可靠。於是為了加快事情的程序,在阿格紐宣佈辭職的當天下午,尼克松召集了民主黨的高層領導人、參議院多數派主席邁克·曼斯菲爾德和眾議院的發言人卡爾·艾伯特商議。”
兩人都認為尼克松不日將被迫下臺,因此他們打算選擇下任總統,連尼克松自己也認為留任的希望只有50%。那麼誰能擔任下任總統呢?艾伯特建議說:“人選只有一個,那就是傑拉德·福特。”曼斯菲爾德表示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