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部分(第2/4 頁)
名字便家喻戶曉。
也許獨立檢察官的任命對克林頓夫婦來說是不可避免的,但我卻不這麼看。我覺得至關重要的是拒絕公佈檔案這個決定。如果他們在1993年2月將“白水事件”的材料交給《華盛頓郵報》,那麼他們長達七年的土地交易作為一時的話題將會很快消失,七年發生的一切將大不相同。誠然,將檔案公佈會引起尷尬。關於其他專案,克林頓夫人投資商店期貨的事實顯然會公之於眾。但今天我們瞭解到在這些檔案裡並沒有能構成對克林頓夫婦在白水土地交易中的犯罪起訴。檔案中沒有嚴重的犯罪事實。事實的公開最終將證實這一點。
更重要的是將這些檔案公佈,就會削弱由獨立檢察官給我們造成的越來越大的壓力,愛德華·菲思克和肯尼思·斯塔爾也就不會出現,我們也就不會聽到莫妮卡·萊溫斯基的名字(此人與“白水事件”毫不相關。)對克林頓的訴訟與指責也就無從談起。整個國家會寬恕此事,總統本人也會得到富有成效的第二任期。
白宮的這一決定會使結局截然不同。
對克林頓夫人的指責是很難避免的,因為她拒絕了公開事實,她應從一開始就同意這樣做,用一時的尷尬和窘境換取她和丈夫的長期的安全保證也很值得。她太容易輕信她的律師,也相信自己作為訴訟官的天資。這些本能的東西告訴她不要向對方作一英寸的讓步。“白水事件”不僅僅是法律問題,更多的是政治糾葛。
但是對克林頓夫人的責怪等於接受了她應受法律指控這一錯誤前提,事實上她並不應該受此待遇。選民們選舉她的丈夫去領導政府,克林頓又是惟一肩負責任的人,在白宮內關於應該向媒體公開什麼或隱藏什麼的決定最終應由克林頓做出。難道他不應該聽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嗎?他為什麼不去勸她,告訴她只有這樣做才對他們雙方有利?為什麼他沒有負起責任來?
這些問題直截了當地觸及到克林頓本人最本質的一面,包括他作為總統帶入華盛頓的領導方式。
比爾·克林頓9 體會坐過山車的滋味(5)
“三巨頭”體制
比爾·克林頓是第一個恰值生育高峰出生來到白宮的總統,與過去的總統相比他帶來了不同的世界觀和價值觀。他像許多60年代塑造成長起來的人一樣,抵制高官體制,對權威人物不屑一顧。他們喜歡鬆散的不受約束的團體,有各種不同意見及觀察問題的視角。坐在橢圓形辦公室裡,克林頓渴望聽到發自不同人群的心聲,他不會拒絕有著60歲人的成熟見解的25歲年輕人的觀點。這一方面令人激動,另一方面又讓人感到某種擔憂。
他的一個優點是願意與別人分享權力,他從未試圖削減其內閣成員,而且他們取得成功時,都會受到他雨點般的讚揚。私下裡,人們卻抱怨總統周圍的混亂無序,而且都轉動著眼珠盯著他的個人緋聞,但都喜歡同他一起工作。問題的關鍵是他們感覺是在同克林頓共事而不是在為他工作。克林頓把他們放到同等的地位,對他們一視同仁。他的四位內閣成員:布魯斯·巴位元、珍妮特·雷諾、理查德·賴利、唐娜·沙拉拉。賴利掌管教育司;薩拉拉負責健康及公益事業;卡羅爾·布朗負責環保工作;詹姆斯·李·威特負責聯邦緊急事務管理署。他們的任期之長史無前例。克林頓的高階行政官員對長期公務人員進行了最新統計,平均指數顯示他們在各自席位的供職時間為3.36年,而尼克松時期的平均年限為1.73年,卡特時期為2.47年,里根時期為3.27年,布什為2.52年。
但是克林頓的這種態度同樣也為他帶來麻煩,正當他試圖在白宮內進行大規模的改革,使權力大範圍地分享之時,他因此舉而受重創。
我剛到白宮時,曾要求麥克·麥克拉蒂簡要地敘述一下白宮的管理機構。他畫了一個草圖,在上方和下方各有一個方盒子,在下方的方盒子下面有一條水平線,水平線的下方懸垂著許多的方盒子。我仍然清楚地記得我們的對話是這樣:
“我的位置是在下方的方盒子,”麥克說“你看,所有的高階官員透過我向上級彙報事務。”
“麥克,這圖表上第一夫人及副總統的位置在哪裡?”
他沉思了一會兒說:“你知道,每屆白宮主人都有其各自特點,這屆白宮政府,在最高層的盒子裡包括三個人,他們是總統,第一夫人及副總統。他們三人一同簽署重大決定,你逐漸去適應吧。”
“好吧,雖然我沒有把握能習慣,但我會試著這樣做。”我懶洋洋地笑著說。私下裡我想起了那首用來哄孩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