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頁)
演練都加深了我的如下認識:只有支援坦克的其它兵種具有與坦克相同的行駛速度和越野力時,坦克才能充分發揮其威力。在諸兵種合成兵團內,坦克應起主導作用,其它兵種則根據坦克的需要行動。因此。不要把坦克編在步兵師內,而要建立包括各兵種的裝甲師,以使坦克能更好地發揮作用。
古德里安這一理論正是德軍建立坦克集團軍的基礎。有這樣一些人,他們嘲笑軍事理論,輕蔑地批評所謂“紙上談兵的人”,其實,近二十年的歷史表明,基於清醒的思考和預見性而制定的軍事理論是十分必要的。當然,理論家應與實際情況相結合,古德里安就是這樣結合實際的理論家。如果事前沒有理論上的探討,盲目地去實踐,每邁出一步都會遭到挫折,英國的軍事家們確實懂得,坦克在未來戰爭中將起重大作用,這是康佈雷和亞眠戰役已經證明了的。但是,他們對裝甲師內部諸兵種的協同是認識不足的。
正因為如此,在坦克戰術發展方面,英國大約落後德國十年。利比亞的威爾遜元帥提到一九三九年至一九四O年在埃及訓練第7裝甲師的情況時談到:“在訓練第7裝甲師的過程中,我不止一次地強調諸兵種協同作戰的重要性。必須反對近年來廣為流行並受到一些文人作家支援的有害理論,根據這些理論,坦克部隊沒有其它兵種支援也能取得勝利”。是德國人首先指出,我們的“博學之士”的這些觀點是站不住腳的。
儘管利德爾·哈特早已指出坦克和炮兵協同的必要性,英國的坦克戰理論還是傾向於“單純坦克”的主張。正如威爾遜元帥指出的那樣,這種理論給英軍帶來了不少的損失。直到一九四二年末,英國人才開始注意裝甲師內坦克和炮兵的密切協同。
我軍坦克兵的發展,與希特勒的支援是有很大關係的。古德里安關於軍隊機械化的建議,曾遭到一些高階將領的激烈反對,好在陸軍司令弗裡茨將軍還是同意這一建議的。希特勒對此很感興趣,他不僅深知有關摩托化和坦克方面的技術問題,而且明確表示支援古德里安的戰略戰術觀點。一九三四年七月,成立了裝甲兵監,並任命古德里安為總監,從此,德軍裝甲兵得到了迅速的發展,試驗新型坦克時,希特勒都親臨現場,政府為發動機製造業的發展和公路幹線的構築也提供一切方便。這是十分重要的,因為德國發動機制造業的發展面臨許多困難,要補償過去的損失,還要做出大量的工作。
一九三五年三月,希特勒正式宣佈廢除凡爾賽條約的軍事條款,當年就建立起三個裝甲師。我所在的騎兵團就是被選定改編成坦克部隊的部隊之一。我們這些熱情奔放的騎兵都為離開馬匹而痛苦,但我們都決心保持騎兵的光榮傳統,並把它帶到坦克部隊來。裝甲師主要都是由原來的騎兵團改編而成的,這使我們引為自豪。
一九三五年至一九三七年間,關於坦克兵在未來戰爭中的作用,展開了一場激烈的爭論。總參謀長貝克將軍追隨法國的理論,把坦克的作用侷限於直接支援步兵。一九四O年夏天,法國曾深受這種理論之害。古德里安、布倫堡和弗裡茨堅決反對這種理論,終於獲得這場鬥爭的勝利。一九三七年我們開始組建由裝甲師和摩托化師組成的坦克軍。古德里安看得更遠,他預見要組建坦克集團軍。
然而,政治形勢越來越緊張了。軍界對納粹分子推行的內政,許多方面都不喜歡。德國國防軍的創始人西克特將軍提出了軍隊不干預政治事務的原則,這一觀點得到軍方的廣泛支援。德國軍官都厭惡納粹黨員的醜惡行徑,他們想戲弄軍人,只能引起嘲笑和輕蔑。但是希特勒並沒有把突擊隊員大量塞到軍隊裡來,而且把軍隊的指揮權集中在總參謀部手裡。此外,他的對外政策也取得很大成功,特別是他的擴軍決定受到國民的歡迎。把德國建設成為一個強國的政策,受到軍界的有力支援。
這並不是說我們願意打仗。總參謀部曾百般設法抑制希特勒,而在希特勒不顧勸告強行佔領萊茵區以後,總參謀部的地位大大削弱了。一九三八年,總參謀部堅決反對對捷克斯洛伐克所採取的一切行動,因為這些行動可能導致全面的歐戰,但是張伯倫和達拉第的綏靖政策鼓舞希特勒去進行新的冒險。我深知,國外對德軍的總參謀部是深表懷疑的,對於我所說的我們不願意打仗也是不相信的。因此,我別無他法,只得引用直到最近還在牛津大學任戰史教授的著名的英國軍事作家西里爾·福爾斯的一段話。福爾斯在戈爾裡茨著《德國總參謀部》一書的英文版序言中寫道:
我們英國人認為,德國發動一九一四年的戰爭,它的總參謀部是要負責的。有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