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部分(第3/4 頁)
言(其實是不同的語言),各自有不同的行業規範,為上海、廈門等地的洋商服務,本身具有一種當地人無法比擬的“洋氣”。如若他們定居新加坡或香港,他們可能會隨身攜帶英國公民的身份證。這些人作為通商口岸上洋行“員工”的一部分,他們甚至可以申請獲得治外法權。他們經常身著西裝革履,藉此顯示自己與眾不同的身份。
19 世紀40 年代晚期,這些在洋行工作的華人從事販賣苦力的罪惡活動,即將壯丁在廈門及澳門等地裝船後運往古巴、秘魯、夏威夷、蘇門答臘及馬來西亞這些急需勞力的新興國家和地區。幾個世紀以來,中國人一直不斷地移民東南亞,如今由於幾個新的因素,這一遷徙活動的速度加快了。原因之一即是由於世界性的廢奴運動使合同工的需求增加;其次,國外機帆船和汽輪的傳入,使得低成本、大規模地運載苦力成為可能。中國的人販子在外國商行的掩護下,一如早期非洲一北美奴隸販子,從事著不可告人的活動。
廣州的公行制度廢止後,一種新型中國商人― 買辦應運而生。他們受僱於洋行,為外國僱主蒐集情報,或負責洋行在中國國內的商業活動。在通商口岸的特殊條件下,這一階層的人物逐漸成為中國的現代實業家。這樣,中國從一開始便加入了現代世界貿易經濟的大潮並在沿海地區首先發展起來。
六、清末農民起義
19 世紀中葉時一系列長達20 年之久的農民起義席捲了大清帝國的18 個省份。鑑於在此之前西方對中國的影響有限,所以產生這場大動亂的原因主要還是來自中國內部。19 世紀奶年代末的中國,內憂外患交織在一起,幾乎已是一觸即潰。國內人口不斷增長,國勢危急而官員們卻只顧及自身利益,官場遂越發腐敗黑暗不堪。例如,清政府在黃河與大運河上修建了不少堤壩,但泥沙淤積仍是有增無減。大運河作為南北糧道的地位逐漸下降,而黃河則於1194 年之後的六七百年中( 1852 年)首次在山東境內氾濫改道。人口激增、水澇旱災、貧窮、腐敗再加上政府的無能,遂導致了全國盜匪橫行,並不時有暴亂產生。
由於官府無能,秘密會社得以大行其道。這些秘密會社,北方稱“教”,南方稱“會”。1883 年,白蓮教的一支(即1900年義和團的前身)流行於華北地區,不過很快就被鎮壓了下去。但南方的顛覆活動,如“天地會”(洪幫),卻是屢禁不絕。據說天地會由福州的一名武僧於1674 年因不堪官府欺壓而建立,其口號為“反清復明”,入會有一套複雜的儀式,入會者欲血為盟,立誓反清復明、、不過天地會平時很平和。類似西方的共濟會,天地會規定人會者即是兄弟,但必須遵守一些嚴格的道德準則,會員之間亦須互相幫助二這對商人、船伕、苦力、下級官吏或走私者這些流動人員具有特殊的作用。人會者在異國他鄉(如新加坡和巴達維亞)透過切日、手勢暗號即可得到當地分會成員的保護和照應。
19 世紀40 年代末,中國南方地區普遍動盪不安,這是因為政府的統治在兩方面遭到削弱的緣故。首先,華南是當年滿洲人最後征服的地方,清政府僅在廣州一地駐有八旗部隊。其次,這一地區長久以來深受西方商業及文化的影響,並於中英鴉片戰爭之後達到高峰。事實上,廣州正是產生中國現代民族主義思想的搖籃,因為中國的民族主義思想正是在西方愛國主義與國家利益的刺激下產生的。1841 年的三元里抗英己向世人表明了中國人民民族主義思想的覺醒。義民被清政府遣散後,廣州人民對英帝國及求和苟安的清政府都產生了不滿情緒。而上海因為地近茶葉、絲綢產地,自1843 年開埠通商以來便杜絕了操縱糧運、潛運的幫會勢力。最後一點,英國海軍於1849 年開始打擊中國的海盜勢力並取得成功,這就迫使海盜幫會不得不沿西江遷到內地的廣西省。
太平天國
就像以往的大規模起義一樣,發生於廣西的太平天國起義也是以宗教為號召來組織人馬造反的。太平軍的領袖洪秀全(1814 一18 必年)及其副手均為客家人。客家人幾百年前從北方遷到南方,與本地“土人”並未完全融合,甚至相互仇視爭鬥。洪秀全本一落魄文人,多次赴廣州參加科舉考試而均遭落第。因此,他最終變成一名神秘主義者,或多或少有些精神失常。他在病中見到“天父”,於是自認為是新的“彌賽亞”降世。洪秀全於1836 年見到梁阿發編寫的傳教小冊子而若有所悟,後以新教《 聖經》 為依託,創造了一種類乎旁門左道的“拜上帝會”。洪秀全長久以來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