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部分(第3/4 頁)
軍王好古與張士達,在中興府被圍之前,同樣都是禁軍統領,外人只當是他們同級,但王好古追隨國主多年,此前戰功只比張士達高,資歷當然更比張士達要高一等。若是將王、張兩人列於同等地位,怕是讓忠誠之士寒心。有道是能同享福者多,不能同甘苦者少之又少,以往國家初創尚可一切從簡,但如今以後怕是有些
若軍中在軍職之外,又分級別,譬如爵號之類。如此一來,官職相同者,以軍階上等者為主帥;軍階相同者,以職務論高下,使軍令上下通達,全軍如一。文官尚有從正一品的太師至京畿以外小縣之從九品縣尉,而我軍中將士們只有官職高下,而無品級之分。”
何進又道:“簡而言之,一個領兵之人,其官位即要與其所掌人馬數目與職責輕重相襯,又可對應其過往戰功大小、年序長短,如此才能令人人知上下求上進,新從軍者不因資歷短淺而心存不滿,立大功者照樣可擔任高位,如新任西涼軍新任副總管陳同;而那些久于軍伍,卻無過人之處者也可憑資歷升遷,我等不可讓忠於軍隊之士不得晉升之門。有謀略者如郭侃、張士達、西壁輝、葉三郎年輕一輩者畢竟只是少數。”
何進的長篇大論一是為了做到上下有序,並提升軍隊在逆境之下的戰鬥力,二是為了理順軍中升遷之路,三是為了與文官地品級相類比。趙誠忽然覺得何進坐上了樞密使的高位,這長篇大論也多了起來。
趙誠以什、營、團、軍編制軍隊,各有主官、副官、參軍,朝廷文官體系也是自有精簡體系,他對官員數額的冗腫有些反應過度,走向了另一個極端,既不願給武官授諸如“金紫光祿大夫”這類的文職虛銜,也不願給文官們授“陪戎校尉”這樣本是武職的虛銜,爵位倒是十分大方。但是爵位只是給臣子們加薪水地手段而已,沒有人在自己臉上寫著自己是某某開國侯。這導致許多資歷、功勞不同之人,正式的職級卻是一樣地,因為官設得太少。
“郭元師以為如何?”趙誠又問道。
“回國主,臣以為軍中講究上下有序令行禁止。倘若我大秦國兩支相互間陌生的軍隊在野戰之中被敵軍擊潰,仍有活下來地忠勇之士想合組在一起反擊,但軍士們因為自己所屬營團離散,互不相識,無人領軍,當此時縱是士卒們勇敢不畏生死,也必敗無疑。散兵遊勇無法抵抗進退有序之強敵。”郭德海道。
“孤對此也心有所感,孤聞宋人武職固有軍職,亦有31級武散階及品級,還有12級爵號和1勳級,紛繁複雜,令人眼花繚亂。聽中書令王從之詳言,宋人文臣有官有職有差遣,三省、六曹、二十四司,類以他官主判,雖有正官,非別敕不治本司事,事之所寄,十亡二三,所謂在位而不視其事也!”趙誠道,“不瞞兩位,孤也在考慮此事。武官當然亦有與文官相同地品秩,從正一品到從九品,這個可以與軍職相應襯,但武官品級也只是為了與文官們同朝相較罷了,軍中並不重要。但孤卻想在軍職與品級之外別立一勳級,專為武官所有,稱為軍銜,類比於宋人的武散官。此軍銜卻非是散官,凡我軍中領兵之人,人人皆以軍銜為令行禁止之準繩,當在軍服之醒目處標識出級別高低,凡人多處,有軍銜者當為萬人所矚目,非朝服所比。”
“請國主詳言”
何進與郭德海對趙誠地提法感到很有趣,雖然還只是腹案,但他二人已經在揣測自己應該授什麼級別的銜,並非貪戀權勢,卻為了那份可以從外表看得見的榮耀。
然而這正是趙誠的目地,讓將士們為了那或金或銀或銅製的軍銜而為他奮勇殺敵。
用手機隨時隨地看小說,欣賞最新文學章節請訪問:wap。qixinge
第七十一章 新政㈡
戒壇寺,中興府內的第一大寺。七#星#閣^首&;發 qixingge
相傳西夏第一位皇帝元昊的妃子沒藏氏曾在此地出家為尼。當時的確元昊正意氣風發,國力正盛,連連對外用兵。國家不大,卻好窮兵黷武,最後弄得國內貨物奇缺,物價飛漲,民不聊生。
宋人使間,誣陷元昊的重臣野利旺榮和野利遇乞私通大宋國,有不臣之心。元昊中計,便殺了這兩位重臣,在得知自己冤枉了大臣之後,元昊感到十分過意不去,野利氏又是一實力雄厚的大族,他便將野利遇乞的妻子沒藏氏接到宮中居住,表示補過。哪想到這沒藏氏聰慧貌美,元昊一見便貪戀其美色並與其私通,野利氏出身的皇后一氣之下便將這沒藏氏趕到戒壇寺出家為尼。
如今,元昊的武功早已經灰飛煙滅,僅有一條昊王渠仍在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