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部分(第2/4 頁)
因為苟夢玉帶來了大量的禮物,金銀、布帛與茶等財物自不必說,趙誠並沒有放在心上,他最高興的是終於得到了宋國的四大奇書。
宋國的皇帝都愛讀書,如果武功上沒有高人一等的功績,比不上秦皇漢武或者盛世大唐,那麼就在文物典章上做出一番作為來。宋太宗、真宗朝時編了諸如《太平御覽》、《太平廣記》、《文苑英華》與《冊府元龜》這四部大書,集古之大成,前無古人。
《太平御覽》一千卷,雜採經史、傳記、小說,自天地事物,迄皇帝王霸,分類編次。取《易…繫辭》“天地之數五十有五”之說,分五十五部類,號稱“書備天地萬物之理,正教法度之原,理亂廢興之由,道德性命之奧”。儲存了宋以前大量古籍,多是近於散亡的古籍。
《太平廣記》共五百卷,取野史、小說合集而成,古來軼聞瑣事、僻笈遺文鹹在。多談鬼怪,而採摭繁富,名物典故錯出其間,詞章家司所採用,考證家亦多所取資。又唐以前書世所不傳者,斷簡殘編,尚間存其什一,尤足貴也。
《文苑英華》共一千卷,另有目錄五十卷,屬詩文總集。上起梁朝《文選》時,下至唐、五代,收集文家兩千兩百人,詩文兩萬餘篇。賦、詩、歌行、雜文、表、檄、論、制誥、策問等三十八類。
《冊府元龜》共一千卷,又有目錄十卷,音義十卷,概括十七史。正如宋真宗所說:“朕編此書,蓋取著歷代君臣德美之事,為將來取法。”
趙誠和他的大臣們不得不佩服宋國皇帝的文治功夫。這些洋洋大觀的鉅著,雖也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比如《文苑英華》就遺露了許多知名詩篇,然而卻是趙誠想做卻無法做到的事情。這些耗資巨費地鴻篇鉅著,並非只要有財力才能辦到的。
歷代藏書莫不過於唐開元年間,計有9萬餘卷,然而經過“安史之亂”、唐末五代戰亂,至宋太祖掌政,朝廷三館藏書才數櫃,不過13000餘卷。宋國的皇帝從太祖乾德四年(966年)至徽宗宣和四年(1122年)150餘年間,曾下詔和派員到地方徵集圖書十五六次,幾乎平均每十年一次。除徵集民間散失的典籍。就是自己花大力氣編纂《太平御覽》等鉅著,這就讓一些古籍不致於亡佚地危險。這也正是趙誠入主中興府來,用心儲存西夏王朝無論是皇宮還是民間的所有典籍的原因,一代王朝可能沒有什麼大偉業會被後人記住或者歌頌,但是文字卻不朽。當年趙誠出使臨安府,曾點名求書,宋國皇帝趙昀並不太情願。如今趙昀卻主動送了過來。這讓趙誠十分高興,因為這完全是不勞而獲,這也讓趙誠對宋皇的觀感大有好轉。
賀蘭書院山長劉翼早就帶領著書院中眾教授、助教和學生,將這些從臨安遠道而來的鉅著親手存放於書院一處樓閣內,號稱“藏書樓”。據說王若虛、元好問等人欣喜若狂。將自己置身於書海之中,廢寢忘食,沉湎其中。
得隴望蜀是個順其自然的事情,趙誠又派人到驛館中詢問苟夢玉宋國朝廷是否能再送諸如1000卷的藥書《神醫普救方》和6000餘卷的佛經《開寶大藏經》,還有諸如4000多卷的道藏《祥符寶文統錄》等等。
苟夢玉只好找個藉口,將這事搪塞過去,卻將這件事情暗暗記在心上,他不知道這是他該高興還是該警惕地地方。
第三天,趙誠在聚義殿中設宴款待外國使者,金、宋兩國的使者一同赴宴。副使及有職的諸人均有座位。禮部奉命故意將苟夢玉與烏古孫仲端兩人安排在一處住宿,這次國宴也是如此,這兩人均身著本朝官服,冠峨博帶,相互打量著對方,心中暗暗提防著,猜測著對方的來意。
“兩位使者均是上國貴使,孤何德何能。怎能勞二位使者親至呢?”趙誠很謙虛地說道。因為金國名義上還得稱他為兄,舉杯邀道:“使者滿飲。嚐嚐我中興府的美酒。”
“多謝國主!”兩位使者齊聲說道,說著言不由衷的話。
“除葡萄酒外,我朝產烈酒,酒從五穀中來,耗費糧食鉅萬。孤本想禁酒,奈何國人向來好酒,一日無久不歡,軍中又多豪飲之輩,孤也不例外。諸位也應知道,塞外寒苦,若無酒則難以抵禦嚴寒。”趙誠道,“故中書省此禁酒令尚未出京,就不了了之,難啊。”
兩位使者面面相覷,趙誠這嘆息之辭讓他們二人摸不著頭腦,這話是說國事本就複雜難斷令人感慨還是另有所指?
“國主若是有需,我大金國願意輸酒於上邦,供國主品嚐。”烏古孫仲端搶先說道,表明金國與秦國之間的“兄弟情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