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3/4 頁)
”
世尊告諸比丘:“這都是他前世發願力(Adittha…na Bala)。賢劫人壽
二萬歲時,人天導師、如來、正等覺迦葉佛出世。印度鹿野苑有一位施主,
富如多聞天子,對三寶很具信心。他特地建了一座經堂,迎請迦葉佛及其
所有的眷屬,供養各種甘美的飲食,請他們沐浴,還將迦葉佛的頭髮和指
甲造塔供養。他見很多飛鳥在塔上築巢拉撒覺得這樣很不應理,就在塔上
再修一層樓並以幡蓋、寶傘裝飾,室內用瓔珞等裝飾得非常圓滿。後來,
他發願:以此善業,願我生生世世轉生富貴之家,相貌端嚴,俱身有各種
寶飾,生下來身無垢汙,自然顯現宮殿、寶塔、鮮花,寶藏任人取之不盡,
所到之處非人、天人為我鋪地散花,然後對三寶生起信心,並在釋迦佛的
教法下出家,獲證羅漢果位。眾比丘,你們是怎麼想的?當時的施主就是
現在的寶海童子,當時有如此善業及願力,故今生他獲得世間一切圓滿,
在我的教法下出家證果。”
(28)寶 喜
—舍自生命 救五商主
爾時,世尊從嘎西城出遊到鹿野苑。在鹿野苑森林中有忄喬陳如等五
比丘⑴(Panca Vaggiya Bhikkhu)(阿若忄喬陳如(Kondanna)、安頁革卑
(Asajit)、拔提(Bhad…rika)、十力迦葉(Dasabala Kasapa)、摩訶拘利
(Ma…hanama Kulika))在苦行,他們遠遠地看見世尊向他們走來時,就共
同商定:“沙門果達瑪今天到我們這裡來了,我們一剎那都不應對他恭敬,
不得起身迎接禮拜,只是坐在那裡招呼一下:‘你來了,請坐!’就可以
了。因為原來我們一起苦行,後來,他就不是少欲知足了,每天吃的是飯
菜、酥果、芝麻等許多甘美豐盛的食物,還用熱水沐浴,這些行為很不如
法。他今天來是可以,不要對他多做其它的侍奉。”漸漸地世尊已經臨近
了,以其內在的威德力,五比丘都不由自主地有的敷座,請佛入座;有的
端來溫水,請佛洗足;有的接過袈裟;有的接過手杖、缽盂並熱情地說:“果
達瑪,您來了,請入坐!”世尊知道他們都違背了自己內部的誓言,但還
是緘默不語。入座後,五比丘直呼世尊的名,直接叫世尊的種姓,語氣態
度仍有失恭敬。(師言:在學法的弟子中,對我有信心的會恭稱:法王如
意寶(Cinta Mani)、金剛大阿 黎、大恩上師、勇列吉祥賢等,但那些對
我有看法的人則直呼我的名字,這些對我是無利無害的。但按規矩:對傳
法、灌頂等六種上師必須要有一個自己最恭敬的稱呼,不能直呼上師之名,
否則,果報很大。這在許多經論中有專門的教證。)釋迦牟尼佛對他們說:
“你們不應該對我如此稱呼,這樣你們自己將在輪迴中恆時受苦,對圓滿
一切功德的如來、正等覺必須有相應的恭敬稱呼。”聽了世尊的這些話,
他們也就直言不諱地說:“以前你和我們一起苦行,你沒有得到聖者的一
些功德;現在,從功德和智慧方面好象你也沒有什麼增長,不同的是你求
名利、不知足、不少欲,多貪食物,享用熱水沐浴……。”世尊就問五比
丘:“現在,我身色金黃,諸根調伏,你們沒有現量見到嗎?”五比丘異
口同聲地回答世尊曰:“見到了,見到了。”然後世尊慈祥地對他們講:“我
們修行要想得成就,就不能墮入二邊:一是不能過於耽著世間的享受;二
是不能使五蘊(Panca Khandha)過於受苦,畢竟是欲界眾生,墮入任何一
邊都不易成就。 (師言:在一般欲界凡夫修行的過程中,如果世間各方面
享受過於優越,則不易生起出離心;如果太苦了,無食充腹、無衣蔽體就
不安,身不安則道不隆, 所以大乘論典中講不墮兩邊,應行中道。)遠
離二邊,當依現前菩提的中觀道。”五比丘聽了世尊的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