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第3/4 頁)
等同,虛空與手掌無別,遠離了世間八法(Atha
lokiya dham…ma)。諸天共贊他們的功德。他們證果後,世尊返回祗陀園,
此五百羅漢仍安住在森林中。遠近的施主、婆羅門及其他信眾聞訊皆紛至
沓來,前往拜見。知彼等功德不可思議,就發心為五百羅漢修建了一座經
堂。從此,他們便常久在此處安住。
時諸比丘請問:“世尊,此五百仙人,以何因緣即生中對佛生歡喜心,
並在如來教法下出家,滅盡三界的煩惱,獲證羅漢果位?請為吾等慈悲演
說其中的因緣。”世尊告諸比丘:“早在賢劫人壽二萬歲,人天導師、如
來、正等覺迦葉佛出世,時有五百比丘在其教法下出家。彼等臨終前發願:
我們在迦葉佛教法下出家,一生中嚴持淨戒,雖沒得到什麼境界,願我們
將來在釋迦牟尼佛出世時,令佛歡喜,出家滅盡三界煩惱,獲證羅漢果位。
當時,發願的五百比丘即現證羅漢果位的五百仙人。因前世的願力今世成
熟故,今對我生歡喜心,並在我的教法下出家,滅盡三界煩惱,獲證阿羅
漢果位。”
(59)施主的兒子
—供塔發願 證羅漢果
一時,佛在舍衛城。城中有一施主;其財富圓滿猶如多聞天子。施主
長大娶妻,二人共享美好生活。後來,生了一個很莊嚴的孩子:身色金黃,
鼻形妙高,頭如寶傘,手長過膝,兩耳垂肩,具足種種妙相。夫妻倆為孩
子舉行了隆重的誕生儀式,並隨順其種姓取了名字,用牛奶、酸奶、油餅
等餵養他。長大後,他學習世間的一切學問並通達無礙,父親見孩子才貌
出眾,就從內心裡疼愛他,把他視如太子一般,特意為他建了冬、春、夏
三季的冷暖舒適的宮殿和三個優美怡人的花園,娶了大中小三個妻子,他
經常與自己的妻子及其他美女共度人間美好的時光。
一次,他住在春天的宮殿裡,花園四周青藤翠蔓,鮮花競開,枝上
果實累累,還有鸚鵡、孔雀、共鳴之鳥,悠閒相戲,時常出微妙音,吟鳴
悅耳,他與親眷們都沉浸在這幸福的生活中。我等大師、如來、正等覺釋
迦世尊,具二種智慧等無量功德,遍知一切眾生的苦樂,並恆時以大悲心
觀照著一切眾生,即便是大海離開波浪,佛陀對眾生的悲心剎那也不會離
開的。
此時,世尊觀知施主的兒子被調化的機緣已成熟,便從舍衛城剎那
來到花園的旁邊,以其神變幻化出一座更加美的花園。施主的兒子耳邊傳
來了一種異常悅耳的雅音,頓覺心曠神怡,自然而然地生起了從未有過的
歡喜心,再尋聲看去,又見世尊金色身相閃閃發光,三十二相妙好莊嚴,
心裡生起了無比的大樂,勝過了十二年的禪悅,難以言傳。(師言:大家
不要忘記講《百業經》的三大目的:一是對自己的上師三寶生起一個真實
不虛的信心;二是對三界輪迴如母的眾生,生起一個無偽恆常的大悲心;
三是誠信因果不虛,具正知正見。如果在自相續上沒有真實的受益,則失
去了宣講《百業經》的意義。因聞法者有不同的根機,上根者聞此法後,
將對自己一生中的修證有極大的利益;中根者對因果有進一步的認識,增
長信心悲心;下根者只有一個聞法的功德而已。但無論如何,希望以前沒
有認真聞思《百業經》者,要再三閱讀,直至其要義深入自心,身體力行,
不要因閱讀而閱讀。我本人覺得,《百業經》非常的重要,因為佛陀對我
們所說的八萬四千法門,其修持的基礎是具備世間正見。所謂的世間正見,
龍猛菩薩(Bod…hisatva Nagarjuna)說:‘凡對因果有堅定不移之信心,
乃為世間正見。’沒有這個基礎,學法就很困難,何況成就?再者,透過
傳講《百業經》,希望對自己的根本上師要具足信心,否則,學任何法都
困難。特別是末法時代的眾生,對上師三寶的邪見(Miccha Ditthi)很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